北方灌区非工程节水措施综议

时间:2022-08-23 04:36:04

北方灌区非工程节水措施综议

摘 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工业排放物、生活污水的乱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人们可利用淡水资源在减少。所以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是人类增加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必要措施。在严峻的缺水形式下,做好罐区节水意义重大。本研究就我国北方灌区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非工程节水措施,希望能对北方灌溉区更好地节约用水,充分发挥仅有水资源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方罐区;非工程;节水措施

前言

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气候比较干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面对北方降水量少,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要想更好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作物产量,就必须实行节水灌溉,合理灌溉。而在北方,灌溉存在各种问题,工程性灌溉是农业灌溉的硬件,但非工程性节水对高效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发展非工程节水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1 我国北方罐区现状

1.1 灌溉用水没有准则

一个地区之所以需要节水,是由其自身缺水所决定的。土壤是一种具有复杂孔隙系统的自然体,其中的孔隙充满水和空气。土壤水是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作物在农田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都是在有土壤水介入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作物生长需要一定范围的水分,超过适宜范围的供水量会增加深层渗漏损失,还大量增加作物蒸腾和土面无效蒸发损失。灌溉量过大,会使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呼吸。如果对各种不同的作物没有采取适合它本身的节水标准及节水措施,那无论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都无法使其在短时间内创造较大利益。由于部分时期的节水工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的降水量来制定标准,因此使得在过高蒸发量的影响下无法达到理想的节水效果。

1.2 灌溉制度不完善

对于农业发展来说,节水灌溉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作物灌溉制度是确定灌溉用水量、设计灌溉工程、编制用水计划的基本依据,灌溉制度的内容包括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溉定额以及实现灌水定额的灌水方法。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也有了较大改进。在灌溉硬件完善的条件下,灌溉区没有依据当地灌溉状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1.3 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实际实践区域也还相对较为狭窄,在农业灌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区就没有非常好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新技术与设备在我国部分新技术与新措施往往只能够作为示范工程,而其本身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大规模的技术推广与措施应用,而使得其带来的效果十分有限,并且也很难正常地发挥节水的经济效益。

2 非工程节水的具体措施

2.1 严格确立节水标准

农田土壤水分蒸发散失是在二个表面上进行的,也就是土壤表面与作物表面。从土壤表面散失的水分称之为土壤蒸发,其大小与土壤水分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要加强土壤水分研究,对不同作物需水量进行正确实验测量,并结合当地气象状况对水资源分配做出合理分配。使节约水资源合理化、标准化。农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体系的增长。农业与人们的食物密切相关。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对于人们生活显得非常重要。农业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充分的水资源,只要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就可以提高农业水平整体的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从目前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看,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总值,于此同时还必须的保持好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

2.2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

节水灌溉包括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使作物同化物运集中心发生改变。在作物幼苗期,非充分灌溉使根冠比增加。灌浆后期胁迫,使同化物向籽粒转化运输。非充分灌溉使土壤水分有效性在较宽含水范围内几乎相等。非充分灌溉要求减少灌溉次数,保证了需水临界期用水,同时大大减少了用工。减少灌溉定额,适宜灌水上下限。非充分灌溉可以使灌溉面积扩大,从而使总产效益达到最高。在种有多种作物的灌溉区域,由于不同作物减产敏感程度不大相同,所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各种方案,在确定单种作物灌溉制度基础上叠加,可以使非充分灌溉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使灌溉额度达到最小,从而达到节水目的。总之非充分灌溉可以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也可以节约化肥,减少农业污染。同时对作物而言,可以使作物抗逆性加强,改善了作物的品质,在产量方面达到效益最佳。

2.3 大力推广新型节水技术

传统耕作方式如畜力翻耕,被翻松土壤深度约为10cm至15cm。坚实犁底层限制了土壤蓄水。经测量,传统耕作水分入渗速度为5mm/h。作物生长的根较浅。所以深耕可以保墒,经测量,用农机耕种时土壤被翻深度约为40cm,这将打破犁底层同时水分入渗速度较快,从而能跟好蓄水保墒。据研究,如西北地区是“伏前张口纳雨,入伏合口保墒”的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表层进行碎土及压紧,可以有效保墒。冬季地冻时,减少大孔隙,减少土壤气体与大气交流,从而使土壤毛管断裂,达到保墒作用。在作物生长期间,有必要在作物株距间进行表土耕作,如用锄、铲等工具,对杂草进行铲除,中耕可以疏松表土,增加土壤空气通透性,提高地湿,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还可以切断土壤毛管,防止板结,减少蒸发,增加入渗。运用地膜覆盖,也可以进行有效保墒,可以减少大面积漫灌,从而节约了灌溉用水。所以有必要对罐区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将最好的节水保墒技术应用于节约灌溉中来。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个人口超过13亿的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十分关键。任何时候,任何时期,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必须保证粮食高产,才能满足国民需要。而粮食生产区进行低能耗、高效益、节约型生产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北方地区环境特殊,科学节约灌溉用水,不但降低了农业资金投入,还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远华.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原园,郦建强,秦福兴.科学分析水资源规律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J].中国水利,2004(19):10-13.

上一篇:术业须专攻 玉米也一样 下一篇: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