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灵和智慧的火花

时间:2022-08-23 12:17:34

点燃学生心灵和智慧的火花

摘 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的启发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点燃他们心灵和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语文;启发;应用

启发即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必要的点拨引导,也就是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以催动学生睿智的醒悟,调动其思维,点燃其心灵和智慧的火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正是遵循这一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组织语文课堂,开启学生智慧的。

一、定向点拨,理顺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逐层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必须依靠定向点拨,层层设“卡”。当然设“卡”点拨的用意,在于疏导学生思维,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向前发展。设“卡”是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维延伸。

二、突破点拨,集中思维

以前,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时,总是逐字逐句地讲解,面面俱到地分析,效果极差。现在从用突破点拨、切入关键的方法,使学生思维集中,加深理解,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我是这样点拨的。先问:“作者在写孔乙己两次到店买酒时掏钱的动作,用的是哪两个形象的字?”学生略作酝酿后答道。接着又问:“这两个字表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大家觉得越说越有趣。一“排”一“摸”准确地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备受迫害的悲惨命运。

三、转换点拨,变通思维

教学时遇到坡度陡、难道大的问题时,采用铺垫辟路、转换点拨的方法,在学生思维的通路上筑上一些台阶,变陡坡为缓坡,使学生的思维顺序稍作变通,凭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

四、联想点拨,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要想帮助学生改掉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毛病,就要养成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就要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入手,启发学生往宽处想,往深入想。因而在教学中,应通过广泛联系进行联想点拨,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探幽析微,深刻领会底蕴所在。

参考文献:

孔庆东,摩罗,余杰.审视中学语文教育[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程经伟,男,1972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湖北房县城关四中,研究方向:启发式教学。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试唱训练探索 下一篇:中学数学构造法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