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22 11:41:47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对策探析

现代农业发展,并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也是自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主题。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愿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因此,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使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工作之一。

一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首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优化地区结构,进行西部大开发,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严峻挑战:国际上许多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提高本国竞争实力,正在积极推动本国传统产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过渡,并果断采取措施,在更广阔范围内实施产业重组和企业重组。

2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必须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现代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产业协调健康发展,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能够积累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能够改变农村收入结构、就业结构,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改变农村生活方式;能够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用地、农村人口居住的适度集中。

3 农村经济街头调整有助于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首先的要求,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展生产必须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支撑。如果离开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而单纯地搞新农村建设,就必然会导致新农村建设泡沫化、虚拟化、空心化。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素质不高、结构性问题突出。

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要主动与城市进行产业分工,大力发展与城市经济具有差异、互补的产业,使农村的生产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与城市衔接,城乡经济在生产环节实现一体化。通过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农村地区整体上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自然会向农村流动,从而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

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农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农村社会化分工而发展的。匆庸置疑,农技服务工作大有前途。但农技服务作为社会化服务,它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依靠自己的服务,去融入农业生产发展之中。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明辨国家改革发展方向,时刻保持一种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树立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搞好服务的观念,做到抛弃幻想,不等不靠,团结一致,增强信心,搞好自身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服务各项工作。

2 结构调整应以种植业区域布局,农作物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为重点,同时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以及合理、高效的种养技术,增加农产品的含金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的新机制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要组织科技力量攻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结合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积极的引导。重点支持农村种养大户、种田能手、农村专业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生产向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3 要进一步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工转化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每个加工环节都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每一次转化都是一次增收。据有关资料证明,农产品一次加工可增值5%,二次加工可增值10-20%。与此同时,应研究推广先进的储藏保鲜技术,打好季节与时间差,实现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化、产品标准化,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村科技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向市场经济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有为纳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的主体,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带动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对各地名、优、稀、特、新、奇农产品进行全面调查和资质认定,颁发证书,注册商标,并通过新闻会等形式把名牌产品打出去,推向市场。要加大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结构调整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要尽快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4 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进行投资、经商活动。要消除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要落实现行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根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税收、资金、水、电、土地等方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坚决维护个体、私营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都要选择一批经营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个体、私营企业,挂牌保护,促其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上一篇:基于因子分析下提升河北省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 下一篇:价值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