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时间:2022-08-05 02:38:53

简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社会生活中的危险来源与事故发生率也日渐增多。现代社会的价值目标更注重为社会成员提供和创造具有安全保障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弥补了侵权法的漏洞,顺应了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本文通过对该法第37条规定的评析,对这一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进行相对全面介绍。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对他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尽其安全保障义务,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损害,而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又使这一特殊侵权责任首次获得了法律依据。

一、《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法律分析

从《侵权责任法》第37条法律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有两种类型:其一,直接责任。即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到其应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而直接造成他人损害所应承担之责任;其二,补充责任。即他人损害是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并非由安全保障义务人所致,但由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其安全保障义务而间接的辅助了第三人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而应当承担之补充责任。构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要件之一,就是对受害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必须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并且一般以不作为的侵权方式而应对他人承担侵权责任。由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其安全保障义务,而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他人损害的事实。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多数学者对于安保义务人主观过错的证明,即究竟由谁承担举证责任的问题看法不同。这样就产生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权衡。

1 过错责任原则之否定

有学者认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仍应由受害人一方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人具有过错的举证责任,笔者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就应由受害人举证证明安保义务人存在主观过错。但是对于遭受损害的受害人来说,证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其安全保障义务已经实属不易,若还要证明其主观过错则实在困难,这样受害人的赔偿权利可能无法实现,其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救济。

2 过错推定原则之肯定

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过错认定,应当采用过错推定原则,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承担,由他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事实。笔者对此观点持肯定态度。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一般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实行过错推定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被告对其侵权责任的承担,而是在诉讼中将举证证明责任转移到被告的身上,由其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除自己的责任。这样既减轻了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排除受害人面临的举证妨碍,又对受害人所受之损害提供及时的救济,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形态

1 直接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直接责任是由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直接造成了他人的损害,由安全保障义务人自己承担损害后果的侵权责任形态。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直接责任的前提是,他人的损害发生于公共场所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组织者的危险控制的范围内,同时,对发生的损害潜在的管理人或者组织者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且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直接所致并非有第三人的介入。

2 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补充责任的模式为,“第三人的积极加害行为+安全保障义务人的消极不作为=受害人的损害”。此前,学者对于此种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性质也有颇多争议。而《侵权责任法》第37条明确将第三人积极加害行为介入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侵权责任性质认定为补充责任,此制度的设计既考虑了安全保障义务人经济赔偿的承受限度,又给受害人受损的人身权或财产权以充分必要的保护,同时要求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侵权补充责任比连带责任、单独责任更为公平、合理。此外,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在责任承担和赔偿范围的顺位上都具有补充性。

四、对《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简要评述

《侵权责任法》以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以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为目标,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己任,并将其贯穿于全部法律规定当中。其中,《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规定,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为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研究和适用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依据。该法律规定扩大了权利主体的范围,最大限度的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对受害人所受损害进行赔偿,体现了当代法律重视和尊重人权的法律精神,其必然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工伤认定争议的解决途径分析 下一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现状及对策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