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小田螺,探究大学问

时间:2022-08-22 11:39:45

走近小田螺,探究大学问

一、活动主题

田螺是乡下常见的水生动物,人们对它的存在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虽然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 却不被人们所认可。

为了正确认识田螺,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小田螺,大学问》的课题,课题活动内容如下:

1.了解田螺的生活习性;

2.认识田螺的营养价值;

3.认识田螺的药用价值;

4.学会田螺的烹饪方法;

5.懂得田螺的放生方法。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田螺的生活习性

活动目的:

1.了解田螺的生活习性;

2.培养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观察事物、 探究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围绕自己的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2.整理拍摄的相片、筛选收集的资料;

3.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材料。

田螺(如下图),又称螺蛳,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生活在湖泊、池沼、水田、水库或小河沟里。因为通常在水田里最容易见到它,所以就给它起了田螺的名字。这是世界各地都有的一种螺类。

在我国,凡是有水田、淡水的地方,就会有它的踪迹。

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水库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当人们吃田螺肉时,有时会吃到许多小硬粒儿,这些小硬粒儿便是田螺崽。田螺崽怎么会在大田螺的肚子里呢?

原来,田螺虽然不是哺乳动物,但却具有卵胎生的繁殖方式,在体内受精发育,它们的孩子在母体内逐渐发育长大,长成后,才陆续排出体外。

由此可知,在田螺中有田螺崽,那么这个田螺一定是雌田螺。雌田螺身体里的小田螺胚有时很多,在一个个体里可以有好几十个。刚生出的小田螺贝壳很小、很薄,以后便渐渐长大长厚(如下图)。

(二)田螺的营养价值

活动目的:

1.了解田螺所包含的营养成分;

2.掌握人类维持身体健康合理摄取的营养成分比例;

3.培养自己学习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

活动过程:

1.围绕自己的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2.整理收集的资料,准备与老师交流的材料。

田螺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食品,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据《水产科技》介绍,每100克田螺肉含蛋白质18.2克,脂肪0.6克,磷354毫克,铁22毫克,维生素B20.4毫克以及丰富的维生素A等。据测定,鲜螺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2%,其中赖氨酸占2.84%,蛋氨酸占2.33%。

相比之下,鲍鱼的营养价值就显得失色。据《中国海洋报》报道,每100克鲍鱼的蛋白质含量是12.6克,河蚌是10.9克,脂肪含量分别都是0.8克。而田螺的脂肪含量只有0.2克。在这三种贝类食物中,田螺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堪称贝类中营养的佼佼者。

(三)田螺的药用价值

活动目的:

1.了解田螺的药用价值;

2.培养自己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自己掌握一定医学常识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围绕自己的方案收集相关资料;

2.整理收集的资料,准备与老师交流的材料;

3.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材料。

田螺全身皆宝,肉、壳皆能入药。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说:“田螺性寒,利大小便,消食除热,醒酒立见。”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利湿热,治黄疸”。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主治热赤痛、尿闭、痔疮、黄疸等疾病。螺壳味甘性平,有散结、敛疮、止痛等功效,主治心脾痛、小儿头疮、小儿急惊等症。

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说的是中秋明月当空之时,对着月亮吃田螺,有明目亮眼的功效。

那么,吃田螺真的可以明目吗?

据现代医学研究,每100克田螺含有维生素A130个国际单位。而维生素A可以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维生素A同时有助于多种眼疾,如眼球干燥和结膜炎等的治疗。

如此说来,世代相传田螺明目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至于为什么要对着中秋明月吃,可能是当时喜欢月亮的一种心情吧。

(四)田螺的烹饪

活动目的:

1.了解田螺的清洗方法;

2.培养自己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自己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

4.体验做菜的辛苦与快乐,懂得爱惜生活。

活动过程:

1.调查访问,查阅菜谱,准备加工原料;

2.亲身体验,实践操作;

3.活动汇报,品尝成果。

① 洗螺:摸回来的田螺一定要用清水养两三天,因为田螺一般生长在水库塘坝里,如果水质不好,容易受污染,特别是吃的时候如果螺内的大便没排干净,会有很多寄生虫,因此,最好吃河螺或者田螺,水库里的螺少吃。摸回来后用一个桶放清水把螺养几天,每天换一至二次水,让螺把大便排净。

可是当第二天我准备换清水的时候,却发现桶里有许多小硬粒,仔细一瞧,竟然是雌螺产下的螺崽!我清理干净后再重复处理,雌螺就继续吐泥下崽。这样既使雌螺的肚子里干净了许多,又为我下一步野外放生螺崽创造了条件。

② 炒螺:炒田螺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火候不到,螺肉不熟不入味,火候太过,螺肉又很难吸出来。

田螺的做法有很多,这里就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做法:首先,炒锅下油烧至五成熟,放入干辣椒炒呈棕红色,然后加入豆瓣酱、花椒、辣椒、姜片、蒜蓉等调料炒出香味,即可开大火倒入田螺,然后加生抽、鸡精、葱段、味精、料酒、精盐、白糖以大火不停翻炒猛炒。最后用小火闷煮,使其入味,从而将其麻辣鲜香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待田螺入味起锅装盘,撒上葱花,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田螺上桌喽!

我与老师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人发出“滋滋”的响声,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交响曲,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

(五)田螺的放生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明确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好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活动过程:

1.收集田螺幼崽的相关资料;

2.观察放生水塘的周边环境,测试水塘的温度;

3.准备放生器具。

首先,准备一个塑料水槽,里面盛上一定量的水,然后将放有雌田螺的托盘端起来,放入盛水的塑料水槽中用力冲洗,这时吸附在雌田螺身上的田螺崽就会掉下来。注意,千万不能用手抓,因为刚出生的小田螺壳太薄,非常容易抓碎。

选一个晴天的下午,最好是傍晚时分,因为此时水塘中的氧气最充足,水温也较适宜。

放生时不要将田螺崽直接倒入水中,要平端着水槽慢慢地浸入水中,再慢慢地倾倒,这样就可以提高田螺崽的成活率。

三、活动收获

1.了解了田螺的生活习性,认识田螺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学会田螺的烹饪方法。

2.通过活动,体会到了参与实践的辛苦与快乐,对“小田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懂得了保护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道理。

3.通过活动,认识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真是太丰富太美好了,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让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将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都需要探讨的话题。

(指导老师:李付民 周同学)

上一篇:创新素质教育六途径 下一篇:小蜗牛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