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畜体抗体消长实验报告

时间:2022-08-22 11:04:51

注射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畜体抗体消长实验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类食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养殖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家畜疫病也频繁发生,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很大,有些疫病甚至是毁灭性的。这两年随着防疫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加强,主要依靠增加防疫次数来控制疫病的发生。我区牛羊1年进行三次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免疫,一是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二是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本实验通过春、夏、秋三季家畜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家畜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的增消情况,为科学制定防疫计划提供依据。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设计本实验在我区果园、银达、三墩三乡镇进行,选择饲养周期较长的牛羊作为实验对象。每年春季防疫结束一个月,分别采集这三个乡镇选定的牛羊血清(亲自注射疫苗,佩带免疫标识),监测一次抗体水平,夏季防疫不注射疫苗,只采集血清监测抗体,秋季防疫前(不注射疫苗)再采一次血,测定抗体水平。通过比较,分析家畜体内抗体水平变化。

供试家畜:春季防疫一个月后采集样本,果园乡采集牛血样6份,羊血样6份;银达镇采集牛血样6份,羊血样5份;三墩镇采集牛血样3份,羊血样5份。夏季未注射疫苗,果园乡采集牛血样6份,采集羊血样1份;银达镇采集牛血样5份,羊血样2份;三墩镇采集牛血样3份,羊血样4份。秋季打防疫针之前采集血样,果园乡采集牛血样5份;银达镇采集牛血样5份,羊血样2份;三墩镇采集牛血样1份,羊血样3份。

1.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抗体检测液相阻断ELISA法,通过预先滴定好的固定量病毒抗原与被检血清首先在液相中反应,然后将抗原抗体复合物转移到包被了口蹄疫型特异型抗体ELISA中,没有完全被血清抗体阻断的病毒抗原被ELISA板中的抗体捕获,亦与随后加入的豚鼠抗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再通过免抗豚鼠IgG酶结合物和底物溶液显色。按实验孔呈现的颜色与抗原对照(未加血清)孔呈现颜色相比较,判定结果。抗体滴度以能阻断50%病毒抗原的血清稀释度表示。

1.3实验试剂与器材

1.3.1主要试剂

①捕获抗体:口蹄疫病毒免抗血清;②检测抗体: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③酶结合物:免抗豚鼠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④病毒抗原与病毒对照抗原:用BEI灭活的病毒细胞培养物;⑤标准阴性、阳性血清;⑥底物溶液:邻苯二胺(OPD)/双氧水(H2O2)溶液;⑦终止液:1.25mol/l硫酸溶液(H2SO4);⑧缓冲液:包被缓冲液:0.05mol/l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pH9.60;稀释液:0.05%吐温-20(Tween-20)加入0.01mol/l PBS,pH7.40(PBST);豚鼠抗血清稀释液:5%脱脂奶粉-PBST;洗涤液:0.01mol/l PBST,pH7.40。

1.3.2主要仪器材料

① ELISA板:96孔平底聚苯乙烯ELISA板;② 抗原抗体反应板:96孔U型聚丙烯微量板;③ 移液器:0.50~20ul、5~40ul、50~200ul、200~1000ul可调移液器各1把,8道或12道可调移液器1把,移液槽5~6个,配套枪尖若干;④ 可调恒温培养箱1台;⑤ 酶标仪:492波长滤光片;⑥ 吸水纸巾

2结果分析

2.1结果判定

2.1.1牛、羊O型血清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抗体效价大于等于1:128,99%以上保护;效价小于等于1:16不保护;效价在1:22~90之间,50%保护。

2.1.2牛、羊亚洲I型血清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抗体效价大于等于1:128,99%以上保护;效价小于等于1:16不保护;效价在1:22~90之间,50%保护。

2.2结果分析

从监测结果来看,第1次检测是在4月30日,注射疫苗时间为3月17日。O型抗体水平:共检测15份牛血样本,全部达到99%保护;15份羊血样本,10份样本达到99%保护;4份样本50%保护;1份样本没有保护率。亚洲I型抗体水平;共检测15份牛血样本,全部达到99%保护;共检测15份羊血样本,11份样本达到99%保护;4份样本50%保护;抗体滴度小于1:16的没有。第2次监测是在7月11日,没有注射疫苗。O型抗体水平:14份牛血样本,全部达到99%保护;7份羊血样本,6份样本达到99%保护;1份样本50%保护;没有保护率的没有。亚洲I型抗体水平:14份牛血样本,11份样本达到99%保护;2份样本50%保护;1份样本没有保护率。第3次监测是在秋季防疫前,采血日期10月15日。 O型抗体水平:9份牛血样本,全部达到99%保护;羊血样本4份,1份样本99%,其余3份样本50%;没有保护率的没有。亚洲I型抗体水平:9份牛血样本,5份99%保护;3份50%保护;1份不保护。羊血样本4份,1份样本99%保护;1份样本50%保护;2份样本不保护。

3小结与讨论

从这一年的监测中可以看出,牛在注射疫苗后,畜体产生的抗体较高。第1次监测O型抗体,100%的牛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第2次监测,抗体水平依然维持在第1次监测的水平,仍在有效保护范围之内,100%保护。第3次监测,也是100%保护,抗体滴度≥1:128。羊在注射疫苗后,第1次监测,94%达到100%保护,第2次监测,86%达到100%保护。第3次监测只能达到25%保护。亚洲I型抗体第1次监测,牛100%全部保护,羊73%达到100%保护。第2次监测,牛79%保护,羊57%保护。第3次监测,牛56%保护,羊25%保护。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牛对口蹄疫疫苗比较敏感,产生抗体较高,在第1次监测时,都能达到≥1:128,第2次监测,抗体水平仍很高,≥1:128;第3次监测时已距注射疫苗由6个月时间,抗体仍较高,这说明抗体在畜体内维持时间较长。羊就不如牛,第1次监测,抗体较高,间隔3个月,抗体就有所下降,86%保护,间隔6个月,抗体已经降的很低,只有25%保护。还可以看出,经多次注射疫苗的家畜,体内抗体较高,维持时间也较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时注射的是口蹄疫O型-亚洲I型双价灭活疫苗,大多数的家畜两种抗体都高,但也有个别家畜O型抗体高,达到≥1:256;而亚洲I型抗体低,<1:32;或者O型抗体低,<1:32;亚洲I型抗体高,≥1:256。这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在探索,一是个体差异,对一种抗原敏感,而对另一种不敏感,再就是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时有无相互抑制的因素,因个体差异,一种抗体产生抑制另一种抗体的产生。

上一篇:骡右臂骨撕裂离体的疗法 下一篇:养猪生产中如何应对热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