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9:55:13

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2001年12月国务院确定阜新市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为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更让阜新市建筑业大跨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在建筑行业务工,农民工的流入也给城市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短暂性的停留以及城市市民对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缺失造成其难以融入阜新市,这让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各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好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有利于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相对固定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荣和社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和谐发展和城乡协调做出巨大贡献。加快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农民工的强烈愿望,是实现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推进城市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占总人数的84.8%;年龄以21-50岁为主,比例高达77.9%;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农民工比例高达81.3%,而高中及以上的仅占18.7%;农民工以从事体力型劳动为主,而技术型和脑力型劳动者仅占38.2%;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收入主要是2000-4000元之间,比例占到整个调查群体的54.7%。如果单纯从收入的数字上来看,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较其他类型的农民工相比要高,甚至有些工人的收入比一般市民的工资还要高,但是他们的日工作时间至少是12小时,他们的工作大都是高风险、高强度的高空体力劳动,鉴于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面临的风险这些因素,其工资远低于城市其他行业的工人;其个人支出基本为零,劳动所得基本都用于孩子的教育和留守家人的支出,经济状况仍不容乐观。

二、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低。

调查显示, 14.8%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愿意在大城市定居,23.4%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愿意愿意在中小城市定居,17.4%的建筑业农民工表示愿意在城镇定居,44.5%的建筑业农民工选择在农村定居。由此可见,阜新市的建筑业农民工更倾向于在农村生活。具体表现为:

(二)政治方面未融入城市。

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限制,表现为在城市他们不具有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资格,无法参选本地区的人大代表等,同时,农村的村委会选取由因为他们的长期在外而忽视了他们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此外,对于建筑行业农民工这一阶层,政府在政策以及舆论上重视程度不高,给予的关注和扶持有限,进城后不具有各种城市人的社会保险。另外在从建筑业农民工在组织中晋升的几率看,也较城里的市民偏低,同等条件下,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会受到歧视,晋升困难。由此可见,在政治方面,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并未融入阜新市。

(三)文化方面未融入城市。

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大多居住在建筑工地内的活动板房中,相应的如书报橱窗、书报亭等文化设施数量少。而且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是普遍较低的,这导致了即使有文化设施,他们的理解度和积极性也不高。在企业培训方面,因为这些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企业也几乎不会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文化水平的培训。此外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些过时或是落后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导致了他们自我认同缺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自信,主动与主流社会断裂。选择的交往群体大都是农民工;不愿意接触城市人民,不愿意接受先进文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等。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陋习,难以在一时间纠正,随地吐痰,乱扔这些乡村惯习甚至导致了部分城里人将建筑业农民工和城市犯罪等社会问题直接联系起来。由此可见,在文化方面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与城市市民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社会方面未融入。

社会融入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政策缺失,社会保险参与度不够。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诸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来维护农民工的利益,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部分工地管理部门规避相关政策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政策难以有效的保障农民工的切实利益。第二,城里人对建筑也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是缺失的城市市民不愿与农民工交往,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与建筑业农民工交朋友时,接近90%的城市市民表示不愿意与建筑业农民工交朋友,原因主要是觉得他们不注意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不好、有发生越轨的风险等。甚至有市民表示,不愿与农民工一起坐公共汽车。由此可见,阜新市市民因缺少沟通而缺乏了解,进而产生了一些不认同、甚至是排斥建筑业农民工的情况。

三、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的影响因素

以“农民工定居意愿”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每月工资、收支情况、孩子就学地点、认为农村与城市差距情况”为自变量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别、年龄、每月工资、希望孩子就学地点和认为农村与城市差距大小情况均为显著影响因素。分析显著因素建立了交叉表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男女城市融入意愿基本持平。这一情况是由于他们的社会交际网络较大,人脉资本多处在家乡,一旦更换城市重新建立人脉资本的成本太大,对家乡的依赖都很大,都希望回到从小生活的环境中去。而且在城市定居的成本很大;年龄越大的农民工越希望回到农村或城镇。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乡土情结的影响。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对回到家乡的意愿相对于比较年轻人大,相对年轻的就更加希望能都定居在城市。年轻的工人们,对城市的环境,生活,娱乐等还是十分向往的。融入意愿基本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回乡村或城镇的意愿反而更强。其主要原因即使收入看似不低,但是城市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和城镇,例如住房支出就是巨大的阻碍之一。 因此农民工更愿意回到农村;农民工希望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教育,但同时又选择回到农村。这一矛盾情况的主要是他们考虑到自身的文化程度,想要儿女比他们更加多的接受更好地教育。其次是考虑到城市就学的环境,接触的人群等城市优于农村的客观因素。但是,他们的经济能力可能还不足以承担子女在城市的就学费用,因此选择了回到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工人为自己和城市人有很大的差距,并选择回到农村。这一选择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农民工和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有很大的差距。由此看出,从他们的心理上就认为自己很难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会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城市,所以这些人更愿意回到农村。

四、提高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

(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加快城市融入的脚步,社会、政府应该从自身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执行能力等现实出发,结合社会政策,引导农民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子女就学及工作便利方面考虑分层次融入到阜新市,对于经济实力强,在城市市区内工作的农民工,政府应该引导其在城市中心或市区内定居生活;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农民工,可以考虑引导其在城市周边地区买房定居,解决就业子女上学及双亲赡养等问题;对于经济实力一般的,可以考虑引导其在小城镇定居生活。这样分层次融入,不会对到城市环境人口容量造成太大的冲击,同时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此外对城市人口就业及城市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分层次融入。

(二)多渠道增加建筑业农民工收入促进经济融入。

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对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意义重大。首先政府应该从平衡劳动力市场,政府应该统筹经济发展,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平衡阜新三个产业的比例分配,在保证第一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扶持本地原有第二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和私企,着重招商引资,并给予引进的公司行政法规上的政策支持;适当在税费上给予减免,并给予津贴补贴;兴修公路铁路,保证“发财大路”通阜新;条件允许亦可在入驻手续上开通绿色通道,保证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就业岗位的提供,同时为了避免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提供可融入城市的生存技能,开设免费就业中介,保证就业信息的畅通,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收入,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扫清经济障碍。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调动劳动力横纵两个方向的流动,引导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选择融入地点。

(三)多层次提高建筑业农民工关注度促进政治融入。

注重舆论引导,扩到城市的包容度,更加关注农民工的现实生活,帮助农民工解决难题,提高农民工的心理认同感,一个城市的包容度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影响巨大,农民工希望得到身份认同 ,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之外,在城市他们的社会支持体系极其脆弱,忽视甚至是歧视农民工的现象屡见不鲜,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他们的权益保护面临困境,人格尊严迫切需要我们的维护,要着力解决农民工进城工作的户口歧视,性别歧视,给予平等的就业机会,给予他们追求体面生活,体面工作的机会,保证同工同酬,保证平等的人才上下流。对此,政府要主导舆论导向,媒体要做好舆论宣传,倡导市民合理接纳农民工进城,实现城市融入,建立开放型城市,包容新生力量。此外还应该保证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参选人大代表,参选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出台相关政策,在农村换届选举村长,村支书的时候带薪休假,回家乡参选,引导那些融入意识强,政治权利意识强的农民工按照阜全方位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社会福利提高社会认同新市政治包容度,有选择的融入城市。

(四)全方位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社会福利提高社会认同。

出台住房政策,完善社会公租房,廉租房等住房政策,出台农民工进城买房的补贴政策及贷款政策,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居住场所,保证农民工在城市居有定所,实现农民工融入到阜新市的社会大环境中,首先,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改善农民工居住状况。其次,可以建设农民工公寓和农民工生活示范小区。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农民工不想融入城市多数是因为没有足够能力 “在城市买房定居”,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的民工,由于房价高,自己支付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自己在城市买房定居的愿望。因此,建议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方面,应该建设迎合农民工收入水平和居住需要的实用中小户型住房,还可以集中建设农民工住宅小区试点,来帮助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这将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由于居住分散造成的子女就学难和治安、人口和计生管理及社保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先期可考虑建设农民工生活示范小区,以点带面,逐步改善农民工的整体生活状况。再者,要控制好阜新市的房价,保证房价在合理范围内浮动。

另外,出台建筑业农民工子义务教育优惠和补贴政策,落实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促进农民工从低龄到高龄的过度融入。调查研究表明,72.7%的被调查者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城市里的优质教育,社会和政府应该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保证其义务教务的实现,给予建筑业农民工子女教育津贴和补助,以农民工子女为切入点,实现低龄群体的城市融入,从而拉动高龄群体即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定居,从根本上解决阜新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拉动农民工子女融入到阜新市。此外,提供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买车出行便利条件等。还可以引导年纪大的农民工在城市养老,这样他们和子女的地理距离缩短了,也加速了其城市融入

(五)多方面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促进文化融合。

落实企业技能训政策。为保证农民工能够接受到应有的技能培训,应从政策上制定强制规定,并设立专门机构对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建设文化设施。例如在居住区内设立文化活动室、设立书报橱窗、书报亭等等。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文化资源,让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城市的新闻、城市的政策等与城市联系起来;宣传适当的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可以通过开大会、贴海报等方式,增加农民工的城市意识。使他们更加适应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 邱建均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探析 群文天地 2012(11下):281

上一篇:浅析对办公室信息工作的认识 下一篇:第三种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