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收支状况、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8:11:44

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收支状况、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 在社会转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收入越来越依靠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对鲁西北平原部分地区普通农村家庭收支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许多农村家庭收支不平衡,特殊支出占的比重过大。因此,国家的政策扶持和积极构建农村发展的内生体制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鲁西北平原;收支状况;内生机制;政策扶持

作者简介 郭斌(1972-),男,山东聊城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张西勇(1975-)男,山东聊城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山东聊城 252059)

一、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的收支状况

1 鲁西北平原农村家庭经营模式分类

可以把拥有不同收入来源的家庭分为集中养殖户、集中种植户、多样分散户、买卖经营户和外出打工户。对鲁西北平原某乡镇71个村庄的田野调查显示:集中养殖户主要包括水产养殖户、畜牧养殖户、经济动物养殖户;集中种植户则主要包括大棚蔬菜户、粮食种植户、经济作物种植户。受客观条件限制,集中养殖户和集中种植户所占比例很小,分别占3.1%和2.3%。买卖经营户是指那些在本村经营一些小买卖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由于必须具有一定技能或头脑灵活的人才能从事此类经营,所以比例较小,占16.2%。外出打工户是指一家人常年在外打工,把家里的土地承包出去,收取一定的租金的家庭,这种抛家舍业的情况占得比例更小,仅占9.7%。大部分家庭属于多样分散户,占68.7%,这种家庭的经营模式为:作为一家之主的男性多就近在当地私营企业或临近市镇打工,农活主要由妇女和老人去做,男性只是在农忙时才回家帮忙,家庭的收入主要靠打工所得。由于此类家庭所占比例最大,属于鲁西北平原农村家庭的主流,因此,重点分析这类家庭。

2 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收入结构性失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普通农村家庭收入呈现多样化趋势,非农收入占据主要地位。在鲁西北平原,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包括:

(1)外出打工的收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一些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占用农村土地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些非农工作岗位。鲁西北平原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这两种作物需要的劳动量较小。平原地区人均土地占有较少,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解放男性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许多男性农民由于缺少技术,再加上年龄偏大,思想保守,为了照顾家庭,多选择在当地私营企业上班,或者就近在市镇打零工,而不选择去离家较远的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由于都是本乡本土,熟人社会并未完全瓦解,那些雇工的私营企业主自认为属于农村精英,格外重视自己的声望,除非企业倒闭,一般并不拖欠工钱。普通农村家庭在打工这方面的收入较为稳定,大约一年有8000元,这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

(2)土地收入。鲁西北平原人口稠密,人多地少,为了公平起见,实行按人口分地,每个家庭都有按人口数分得的土地,并且每过几年要根据家庭人口的增减进行调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日益减少,一般一口人一亩地左右,一个四口之家则拥有四亩地。对多数农民来讲,土地主要是一种保障手段,即种植粮食主要是为了自用。由于鲁西北平原土地肥沃,产量较高,农民留下自用的粮食,剩下的就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土地收入主要来自于卖粮食的钱。每亩地年毛收入500元左右,对于拥有四亩地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讲,每年土地毛收入2000元左右。

(3)家庭饲养畜禽的收入。鲁西北平原玉米资源丰富,玉米、秸秆等都是优质的饲料,一般农村家庭都会饲养一些羊、猪、鸡、鸭等畜禽作为辅经济收入。北方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消费量大,因此,普通农村家庭大都养猪,除过年时屠宰自用外,其他都卖掉换取经济收入。因此,家庭养猪收入也是普通农户的一项重要收入。这方面的收入有,150元/年/羊,700元/年/猪,鸡鸭及其他能带来200元左右的收入。

(4)其他收入来源。如婚丧嫁娶的收入,妇女农闲时手工编织、给当地的小企业打零工等的收入。这种收入不稳定,每年平均有1000元左右。

在田野调查中,特地走访并调查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阳谷县阎楼镇三教寺村的某户,2008年该家庭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如下表:

3 普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支出不均衡

由于平原地区农民可资利用发展的资源稀缺,导致收入一直徘徊不前,遇到比较特殊的事情,如盖房子、结婚、孩子考上大学、生病住院等,就会支出骤增,甚至出现“一夜由小康到温饱”的现象。

(1)普通农村家庭日常支出构成

鲁西北平原普通家庭日常开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农业投入。为了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要购买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等,再加上灌溉、播种、收割等方面的投入,一年大概有800元左右。其次是饲养禽畜的费用,用于防疫、饲料等方面的开支年均200元左右。再次是教育开支。现在的农民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尽量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使得读小学、初中的费用降低,但是学习资料费、生活费一

年也要花费在1500元左右;最后是家庭的其他开支,如油、电、气等生活费用、人情往来费用等,约需2500元。

以上这些开支是比较普通和大众化的,农村每个家庭都会有这种开支,如高唐县清平镇张庙村的某户,2008年该家庭支出如下表:

(2)普通农村家庭的特殊支出

这种支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学生教育的支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教育的费用也逐渐提高,一个大学生一年大约花费1万元,四年就是4万元。如果一个家庭同时供养两个大学生的话,这个家庭马上就会陷入贫困境地。其次是得了大病看病的费用。由于我国公共医疗价格攀升迅速,一般情况下农民不会进城住院看病,只有到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住院看病,而这时小病也成了大病,早期的病成了晚期的病,往往花费巨大。尽管国家推广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由于报销的比例偏低(最多只有30%),使得农民住一次院也要花费5000元左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最后是家庭成员的婚需。结婚需要的费用包括盖新房子费用、订婚时给女方的彩礼、筹办婚礼花费等,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大约需要10万元。

虽然不一定每个家庭都会供养大学生,但是随着农民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读不了大学的人也会读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的花费和读大学是相当的。当然,一个家庭不会一年内全部支付这些数额,但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会支付这些钱。

根据前面的调查,鲁西北平原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是12100元,日常开支为5000元,纯收入为7100

元,而特殊项目的支出为14.5万元,需要农民家庭省吃俭用十几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当然,那些儿子多、学生多家庭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因学生读书、孩子结婚、老人看病而举债的家庭在农村比较普遍。

二、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家庭收入不平衡,差距扩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4年在6%以上,但农村家庭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负担较小的农民家庭收入多,反之则少;头脑灵活、应变市场能力比较强的人,其家庭收入高,而思想守旧,跳不出小农经济,习惯于传统生产的收入低;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其家庭收入高,无技术的农民,其家庭收入低;家庭劳力结构多元化的收入高,而从事纯农业,尤其以种地为主,则收入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有些企业倒闭和裁员,并出现了拖欠工资的现象,对农村家庭收入造成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2 结婚费用增长过快,收支严重失衡。对农村普通家庭来说,结婚是头等大事,涉及到一个家庭在村庄里的社会地位。结婚不仅是一个家庭展示其经济实力的机会,也是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中提高地位的主要手段,因此容易形成攀比风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强,许多年轻的孩子走出家门,进入城市,他们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十分推崇,加上大众传媒注重消费的观念对农村的侵蚀,使得年轻人结婚观念呈现出“城市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年轻人对结婚用品观念的改变,以前结婚时,农用三轮车、彩电等是必需品,而现在首饰、电脑、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逐渐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另外,需要关注一个新情况。在鲁西北平原农民的传统观念里,家长更倾向于男孩子找本地女孩子结婚。由于许多年轻人很早出去打工,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自由恋爱,嫁到外地,导致本地女孩子减少,出现稀缺,女孩子的身价“暴增”,因此,彩礼比以前增多。这种情况使家长们早作准备,希望通过以早订婚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早订婚也存在风险,由于孩子长期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这种集中相亲、“闪电订婚”产生的感情并不牢固,他们在外面可能会另外遇到心仪的女孩子,如果男方提出退婚,按照当地风俗,女方是不退彩礼的。所以家长一直战战兢兢,因为一旦出现退婚的现象,不但经济受损失,而且社会地位和威望也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都增加了农村结婚成本,使得结婚费用节节升高。

3 市场竞争力低导致家庭收入受损。市场经济的触手伸向遥远的农村,影响到每一个角落。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也必须面向市场,故市场信息和走向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指挥棒。在比较落后的鲁西北平原农村地区,市场信息比较封闭、落后,农民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在不了解市场行情、价格高低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落后性,客观上会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损失。当看着养猪赚钱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这时候,猪仔价格、饲料价格都上涨,等卖猪的时候,市场早已发生变化,可能会赔本,然后可能会一窝蜂去养鸡、种菜等等;再者,小农经济的天然孤立性使得农民之间缺乏信任感,合作能力较差,习惯于单打独斗,使得生产、生活成本增高。由于缺乏组织资源,缺少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团体,农民在面对市场、面对强势的资本时,居于弱势地位,竞争力低,无法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经常受到很大损失。

三、解决普通农村家庭收入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1 以城市化、工业化来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要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一定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以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鲁西北平原农村人口众多,近几年发展私营企业又占用了许多土地,使得每户农民拥有耕地面积较少,加上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种地不划算,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土地使如此规模庞大的农民群体脱贫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积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除了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外,更要在以城市化来带动农业、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加快城市化进程。只有减少农业劳动力,把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才能缓解人地紧张关系,更有效率地利用农村土地,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有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其核心是管好纳税人的“钱袋”,把纳税人的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公共服务上来。

首先,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国民待遇。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扩大补贴的范围,以刺激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缓解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福利。条件成熟时,要全面建立包括医疗、养老保险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国民待遇,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对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激活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新的环境和形势促使政府转变职能。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缺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承担了培育市场的责任,负有发展经济的任务,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登台唱主角,扮演了“积极的经济主体”的角色。新形势要求政府角色进一步转换,从“积极的经济主体”到“制度保障者、市场环境缔造者和公平仲裁者”的重心转移,实现政府职能的归位。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博弈中严守“政府中立”原则,地方政府要严格遵守中央政策规定,真正保护耕地,摆脱“卖地财政”的困境,克制由征地带来利益的诱惑。

最后,取消农业税后,基层干部摆脱了向农民收取税费的压力,减少了与农民的利益摩擦,“更容易与农民建立休戚与共的利益联系,正好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秩序上的服务”。鲁西北平原还比较闭塞落后,基层政府应帮助农民拓宽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使农民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信息,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借此机会,基层政府职能应尽快实现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提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鲁西北平原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特色经营和特色产业会提高农产品的

附加值,给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

3 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功能,促进农村发展内生机制的形成。在农业社会加速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的人、财、物大量向城市流动,农村处于衰败和分散化之中。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才能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必须形成促进农村发展的内生机制。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社会自由发展的结果,现代社会组织化程度越高的群体,其功能越强,更有利于应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增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引导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增强组织谈判能力、维护农民权益、保持农村创造力、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政府对建立民间组织设置门槛过高,使得农民建立民间组织缺乏制度化支持,而农村现有的民间组织由于运作资金不足,加上农民利益分化,“搭便车”心理普遍,一致行动的意愿和能力不强,导致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官员要切实转变观念,放松管制,树立“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既不把非政府组织看作是政府控制公民的领域,也不将它看作是公民对抗政府的阵地,充分认识到非政府组织是国家与公民合作的领域”,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由于其组织性力量,既可限制政治权力的滥用,也可将公民的需要和意愿及时反映给政府,推动公共政策的形成,从而强化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4 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进城农民的素质。鲁西北平原普通农村家庭的收入主要是非农收入,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是增加其收入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接受新东西快,向往城市生活方式,期望值高,留在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应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对进城农民的培训,不能仅由企业来承担培训费用,要实现劳动培训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协会、商会都应积极参与到进城农民的劳动培训中来”。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进城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劳务输出地、输入地的政府应加大省际劳务合作,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另外,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和扶持的作用,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增加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这样,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进城农民辛勤劳动,就会提高进城农民的素质,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

上一篇:关中地区农户经营模式的变迁 下一篇:论杂交水稻发展对萍乡经济社会稳定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