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

时间:2022-08-22 07:47:49

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

摘要:市场经济要求的中职教育绝不仅是“普通教育中淘汰者”的教育,也绝不是没有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学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就要受到生存的挑战。因此,当前真正破解中职招生困境,走出招生低谷应从几方面入手:第一,中职教育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营造有利环境,实施有效监督。只有这样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

关键词: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人民满意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77

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的约束,人才考核选拔机制的相对模式化,职业学校招生在经过2004年以来几年的回暖之后,又重新陷入了困境,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各层次教育都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层层选拔。许多学生和家长宁可花择校费去读普高,也不愿意去读有免学费和国家资助的职业学校。经过层层筛选,职业学校几近变成“普教失败者的收容所”、“学困生的集中营”。教学、管理难度相当大,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很多教师在这里工作非常尽职尽责,但找不到成就感。这些学生在普通教学中是失败者,但来到职业学校并没有找回信心。这也是职业教育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原因所在。

针对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某些突破。

1 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观念。包括改变社会的观念、教师的观念、家长的观念和学生的观念。

1.1 改变教师观念,抛开师道尊严,提高服务意识

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活在较优越的环境之下,缺乏吃苦耐劳的锻炼环境,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以至于成为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无论从个人品格、还是文化基础,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正是因为生源有如此多的缺陷,才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缩短相互间的距离,与他们交朋友,然后施以相应的教育措施,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现在实际情况是:不是学生想来求学,而是国家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花钱资助鼓励学生来学的(学生学费全免、每月拿150元生活补助),我们教师是国家聘用的教育工作者,拿着国家的工资来教育学生。所以我们教师是服务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有义务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1.2 树立终身教育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教给学生就行了,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通用能力(分析判断、人际交往、工作态度)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3 树立质量观

1.3.1 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就是要围绕中职培养目标,严格落实大纲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相关专业课程,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效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没有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职业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就要受到生存的挑战。

1.3.2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法改革和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教、学、做”合一。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比较晚,且很多职业学校是普教类学校临时转型而成。专业课教师相对缺乏,实践操作水平不高,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由文化课教师转岗培训兼任的,不能体现“师高弟子强”,令学生无法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专业课教师缺乏每年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经验,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比难免滞后、脱节。同时,现有外聘的多数实习指导教师也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线实践经验,但他们没有掌握必须的教育理论知识,不能全面培养学生。

2.2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专业实训教师队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偏多,严重影响中职教学质量,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不突出,就业优势不明显(与普通中学毕业生相比),从而严重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同感。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中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升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训实习指导老师教师学历层次,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学校要结合国家开展的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省级、市级),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各校要不惜血本指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也要沉下心来学真本领,培训结束后要能带领本专业学生有效开展教学实训和实习工作,而不是拿个合格证书、等级证书一交了之。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业联系,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场所。邀请企业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跟进专业技术发展方向,以适应专业变化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3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营造有利环境,实施有效监督

第一,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履行对教育的投入责任,切实推进职教、普教均衡发展。

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中职教学质量的基础。较之普教,职教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切实发展需求。

第二,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

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狠抓落实与监管。任何工厂不准接受未曾接受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人员,让不按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无工可做,无业可就。

第三,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

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等,对学校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这种监控既可以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改变当前“无门槛招生”形式,变“开放式招生”为“有条件式招生”。严把毕业学生质量关,对完不成学业或达不到规定学分的学生延迟毕业或不予毕业。

中等职业的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的素质是这一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但不是唯一的环节。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但离开了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教学质量也是无法提高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有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加上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打造出一所高质量的精品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Z].2011.

[2]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1.

[3]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Z].2009.

作者简介:程颖,安徽省滁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安徽滁州 239050

上一篇:小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