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职业教育建教合作模式初探及启示

时间:2022-08-22 07:45:58

台湾职业教育建教合作模式初探及启示

摘 要:建教合作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分析建教合作模式培养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很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教合作;轮调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27-01

一、建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

自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之后,随着实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学者发现传统的职业学校已经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深化和锻炼,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建教合作教育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在民国初期,建教合作旨在为加强学校同实业界的联系,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效能,在原本相互分离的职业学校与厂矿、企业、公司、商业等实业机关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后来发展到20世纪中期时指企业、学校和教育机构相互合作来培养人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统称。建教合作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用”,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以来建教合作模式的发展

(一)建教合作的主要特点

1954年,台湾政府颁布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案》这项政策,主要规定了具体参加建教合作的院校和训练科目;合作的具体形式;教材内容、师资、实训课程、学生管理如何配合等问题。这一时期的建教合作模式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建教合作的实施由法律保障。除1954年政府颁布了《建教合作实施方案》之外,70年代末期,台湾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组织章程》、《加强高级职校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实施要点》等一系列法案及政策,保障建教合作教育的推行和实施。第二,成立了专业的行政机构。1955年,教育部为了积极推行建教合作教育,成立了“中央建教合作委员会”,由有关部门的业务主管人员及技术教育专家及学者担任委员,商讨和制定建教合作的总体设计、学校同企业的联系、人员的训练和毕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二)“轮调式”建教合作的优势

1969年,台湾的沙鹿高级工业学校开始实施“轮调式”建教合作方式。“轮调式”是指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番接受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是由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同规划和实施的教育。轮调式建教合作模式能够成功发展,主要优势如下:首先,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有法律保障。《职业学校规程》、《高级学校实习式建教合作实施办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应加强高级职业学校对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的实施,以法律规定保障建教合作的发展。其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参与合作的学生在入学前学生要进行7―14天的基础训练,使其掌握一些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了解安全卫生和职业素养等相关的知识,以适应工厂的技能训练。最后,对合作工厂的选择有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各省市的教育局会委托有关机构组成评估小组,对申请合作企业和工厂的一般设施设备、技能分析、训练能量及指导训练人员的素质和人数进行审查和评估,符合合作条件的可以办理并进行合作。

三、建教合作对我国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机构。我国的校企合作之所以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保障合作的正常运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合作的各项事务都能按照政策和法规的规定实施。同时,设立专门机构成为中介部门,以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对合作的学校和企业的人员和设施进行考核和评定,促进校企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二)加大对资金的投入,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备设施和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要实现这两项任务需要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大力投入。应建设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入岗前能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熟悉工厂各个方面的运作程序,同时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理论方面、实习方面、职业素养方面和就业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三)深化对合作的认识。在校企合作中,许多企业认为合作给企业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实习人员的管理、安全等问题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是消极的,认为合作可有可无。所以应转变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让其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企业可以派遣人员到学校进行进修和深造,和学校共同研发新项目;学校可以帮助解决企业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合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民国时期建教合作职业教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0(10):91.

[2]李红卫.台湾轮调式建教合作教育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19.

上一篇:论传统绘画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及联系 下一篇:查拉图斯特拉,孤独中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