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汩汩来

时间:2022-08-22 07:42:38

2005年,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全面启动,仿佛一支神来之笔,点活了这里农村经济的大盘。然而,随着村级站点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行经费成为了制约站点发展的“瓶颈”问题。站点没有经费,设备也就成了摆设,而培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如何才能为远教站点长效运行引来“源头活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南阳市远程办探索了一条“以站养站”的站点建设新思路,给远教站点的长效运行带来了保障。

以会补站村会互融

随着近几年“双加”工作模式的大力推进,南阳市先后建起了各类专业协会2000余个。这些协会不仅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农村的各种发展要素,组织农民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也同时拓宽了市场渠道,让农民有了自己较为稳定的收入。因此,这也使得南阳市的协会具备了这样三个特点:吸纳群众多、传播信息快和便于搞专项培训。

而“以会补站”工作正是基于这种模式开展的,就是将专业协会的活动室建成远教站点,运行费用由协会支出,站点则负责为协会提供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效果。另外,对于那些尚未加入协会、找不到致富门路的群众,市委远程办还采取了“只要本人有要求,随时给予帮助”的政策,这也使那些“跑单帮”的群众有了积极参与远教学习的热情。南召县板山坪镇松河村共有510户村民,其中香菇专业户就有200余户。因信息不灵,香菇的销路总是不畅。远教站点在该村协会建成后,由村支部牵头,组织广大协会会员收看学习远教节目,并通过站点把香菇质优价廉的信息到网络上,客户接踵而至,松河村种植香菇的数量也由以前的年均220万袋增加到现在的年均300多万袋。远教帮了忙,手里也有了钱,协会为站点支付些运行费用也就不成问题了。同样,社旗县的两个站点也同他们的协会(朱集乡烟叶协会和苗店镇“三粉”加工协会)搞起了“联合体”,协会补贴了站点的运行费用,而站点促进了规模效益的增长,使得两个协会都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

以企养站村企互利

除了协会如雨后春笋外,近些年南阳市的乡镇企业也是越办越多。与协会情况大体相同,企业中的人员也相对集中,且有固定的收入。远教站点与这些企业“联姻”,不仅可以解决站点运行经费问题,同时用高素质的企业员工负责站点运行也解决了站点管理员培训及工资的问题。而企业可利用远教站点信息量大、流通快、渠道广的服务特点,带动自身更快发展。

比如,南召县的白土岗镇就有7家村企,他们就采用了“以企养站”的方法解决了这7个村子远教站点运行难的问题。企业负责支付站点的运行费用,同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人员收看远教节目,使他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实用技术技能,并通过远教产品销售信息,拓宽营销渠道。秦英林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河南省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的当家人。市远程办提出“以企养站”的想法后,秦英林便主动要求将站点建在自己的公司中。问他“为什么这么积极”,老秦说,企业要想发展,归根结底还要依靠人,而利用远教为员工搞技术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好的途径,何乐而不为?现在,通过远教引擎,不仅为该公司培训出了一批技术专家和高层管理者,更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并开发出多项世界领先的养猪技术,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生猪养殖基地。

以户带站村户互助

什么是“以户带站”呢?就是以“谁受益,谁负担,互利自愿”为原则,由受益村民来承担站点的运行费用。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调动农村先进力量的代表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远教站点进入党员干部家中,由他们负担站点安装维护及电费等各项费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还可以规避距离远、天气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更便于党员干部组织培训。

邓州市裴营乡锞郑村支书李天朝将自己的家建成为授业解惑、信息的“工作站”后,群众在其家中采取边拉家常边学习的方式,使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流转难题在该村得到有效解决,也催生出一批种植、养殖大户。经济大户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者。这部分群体属于农村中有条件承担站点运行费用的群体,且结合其对市场信息迫切需要的实际,将终端站点建在经济大户家中,促使他们向“双强”能人转化。邓州市罗庄镇冯坡村村民冯少强从自己的畜牧养殖小区中拿出专项资金支付远教站点费用,且致富不忘乡邻,利用远教站点培养出多家养殖专业户;其他养殖大户从中感到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纷纷要求自费拉网入户。穰东镇服装商户在维护远教站点正常运转的同时,通过远教网络视频互动还了多个服装品牌,去年一年的销售额一下就突破了100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服装产业的发展。

“以站养站”模式的建立,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村级站点在经费上投入不足的压力,也使远教站点为协会和大户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技术,形成一种互补互惠的保障机制,使站点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有序运行,逐步构建起了服务全社会的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的“大远教”平台。

(作者为河南省南阳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干部)

上一篇:纪录片创作十种方式(五) 下一篇:“远教快餐”成为农民“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