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领跑芯片新时代

时间:2022-08-22 07:05:04

AMD:领跑芯片新时代

2006年8月,AMD公司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

2006年12月上旬,权威调研公司iSuppli表示,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强劲的芯片销售势头外加对ATI的收购,AMD今年营收预计将大幅提高到75亿美元,这使它登上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十强排行榜第七名的位置。这是AMD首度跻身全球半导体行业十强排行榜。纽约建厂,戴尔加盟,并购ATI,2006年AMD公司仿佛上演了一部商业大片,场面宏大,高潮迭起。毫无疑问,AMD是2006年整个芯片行业表现非常耀眼的企业。正如方正科技总裁祁东风在评价AMD表现时所言:“就如同一股清风吹来,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回顾2006:光荣属于AMD

当AMD挟双核领先优势进入2006年时,整个行业就开始预测2006年将上演“巅峰对决”,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场“双雄会”最终如此惊险刺激。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整个微处理器市场就经历了从单核向双核及至多核架构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演变,2006年底两个品牌之间的“真假四核”之争,仿佛就是2005年底“真假双核”之争的重演。同时,并购ATI后的AMD,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进一步加强了AMD公司公认的技术创新优势。而当技术创新重新成为“双雄会”主赛场的时候,可以预见,在2007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这一对品牌冤家,还会联手为人们奉献更加精彩的高科技竞争故事。

纽约建厂,戴尔加盟,并购ATI, AMD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可谓如日中天。2005年末AMD与同方的合作,已经令一股独大的CPU格局在中国的大势已去;而到2006年9月,随着方正与AMD的战略联盟,国内所有一线PC厂商全部倒戈AMD。由此给AMD带来的,是它在中国市场份额近几年来一直以100%以上的增长速度。

早在2004年即设立了大中华区的AMD,在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的带领下,已经在中国战略上先行了很远――苏州建厂、北京建实验室、向中国政府转让x86处理器核心技术等一系列旨在同中国产业共成长的长期战略举动,不仅赢得了相关部门的好感,也帮助AMD在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胜利之门。2006年8月,AMD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更显示了AMD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正如其CEO鲁毅智所言:“对AMD来说,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2006年底郭可尊升任为AMD全球高级副总裁,成为AMD最为核心的决策层成员。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AMD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

伴随AMD品牌在中国的迅速崛起,2006年AMD在中国的品牌营销推广更是风风火火。当AMD公司大中华区移动计算技术品牌形象代言人徐静蕾和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共同出现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现场时,整个IT行业都惊讶不已。事实上,AMD在品牌推广上奇招不断,如独家冠名赞助2006中国电子竞技GOC联赛,联合文化部推广绿色网吧计划,别开生面地在网吧推广产品,而年末更是联合惠普启动“非洲之行”,让人眼前一亮。而场面火爆的“我为双核狂”活动,更是把AMD与消费者的沟通做到了极致。

2006年3月,联想宣布同AMD的合作向全球市场扩展;紧接着的5月,戴尔电脑宣布加入AMD阵营。至此全球所有一线PC品牌全部加入AMD阵营,一个新时代开始。

2006年6月,AMD宣布了其在纽约数十亿美元的建厂计划;接下来的7月,AMD宣布并购ATI,这桩芯片行业年度最大并购案,不仅诞生了一个芯片行业的超级企业,CPU与GPU的整合还将芯片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到了一个全新领域。业内专家认为,AMD与ATI的合并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在两到三年时间内,就会在市场上显现出来。

解读2006:技术创新背后

2006年,在美国权威财经杂志《财富》推出的“美国2006年最具创新力十大公司排行榜”中,AMD排名第九,在半导体行业中荣登榜首。《财富》认为,AMD“引领整个IT行业步入了64位计算普及时代,并开辟了多核计算的新时代”。

回过头来看,2003年绝对是AMD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说:“当时大家认为,64位技术需要另一个架构,即高端部分,但AMD却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了向下兼容32位的64位产品,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较低成本转换到64位。”正是这一贴近普遍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让AMD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自此开始成为了业界的技术领导者。技术上的超越,带给了AMD巨大的回报。

在解读AMD的成功秘密时,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导致AMD步步领先的根本原因,是AMD的技术创新一直是以客户为本的创新。AMD非常注重给客户一个差异化的选择,让客户能在AMD的平台上,去再次创新和再次增值。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AMD的产品得到了市场普遍的认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基于AMD解决方案的产品。惠普、联想、方正等一个个开始采用AMD的解决方案,到2006年则是戴尔。“并不是我们一定要选择AMD,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AMD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反过来,市场也选择了AMD。”一位AMD的合作伙伴这样表示。 “我们都应该感谢AMD,是它让我们用上技术更先进、价格更便宜的处理器。”这是很多消费者共同的心声。

展望2007:进入多样选择时代

2006年12月,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报告,预估2006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排名,AMD营收预计增长90%,排名上升至第七,对AMD来说,首度跻身全球半导体行业十强排行榜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以AMD在CPU上的技术优势再结合ATI在GPU(图形处理器)上领先技术,将给整个芯片行业带来一次深刻的行业变革。

2006年10月,在完成对ATI的并购后,AMD宣布2007年将在商用市场、移动计算、游戏及多媒体计算等主要领域推出一系列集成的平台。微软公司平台及服务分部联合总裁Jim Allchin先生认为:“通过推动创新和处理器技术的整合,尤其是图形处理方面的整合,新的AMD公司将可能为Vista的用户带来计算体验的突破,我们感到非常振奋。”

AMD还计划在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上半年推出全新级别的x86处理器,它可以把CPU与GPU在产品设计层面进行广泛的芯片级的集成。AMD将设计出Fusion处理器,与目前的CPU结构相比,这种全新的处理器将在每瓦性能上有较大的突破,而且在这个越来越依赖于 3D 图像、数字媒体和高性能计算的世界里,该处理器将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AMD希望将Fusion处理器用于公司所有重要的计算领域,包括笔记本、台式机、工作站、服务器、以及为新兴市场量身定制的消费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

AMD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Phil Hester说:“3G 图像处理强劲的发展势头,数字媒体和设备的日益融合,这些都要求我们提供更强大的性能、更好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x86计算环境中,仅在原有的基本构架中简单地增加CPU的内核数量是不够的。现在,从掌上电脑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x86系统无所不在,能够融合CPU和GPU计算性能的模块化处理器,将对满足2008年乃至将来的计算需求发挥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全球芯片市场的激烈竞争,正在加速整个微处理器行业的巨大变革。近两年来,两大芯片厂商你追我赶,导演了从单核向双核和多核架构令人眼花缭乱的迅速演变。而在未来几年内,融合CPU和GPU计算性能的模块化处理器,很显然会成为继多核架构后新的主角。伴随着集成CPU和GPU的全新芯片架构的出现,从技术到产品、从研发到应用、从方案到市场,整个微处理器产业都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重新洗牌。

“这是一个提供更多真实选择的新时代,有一群人将特别受益于此――那就是客户。更多选择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更激烈的竞争推动更多创新。今后十年间,随着IT产品选择范围成倍地增长,客户将发现创新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未来的创新将更多地取决于客户而不是厂商做出的选择。”展望未来,AMD公司CEO鲁毅智这样评论。

上一篇:IBM:“压榨”XML提升SOA 下一篇:罗林斯:戴尔今年在华采购将达1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