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时间:2022-08-22 04:27:44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吉林省政府于3月2日召开新闻会,邀请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副主任吴晓光介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情况,并答记者问。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志伟主持了新闻会。

任克军主任介绍说,“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坚持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坚持服务发展,效益优先。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级各类农业和涉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社会组织,以科教兴农为己任,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创新产品为单元,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组织化程度,在全省进一步形成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组织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推广转化100项以上新技术、新成果,覆盖各种农作物1亿亩次,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增效1000亿元,农民增收1000元以上。具体要实现“五个一批”目标。一是攻克一批新课题。瞄准重大农业增产增效技术,进行集中研究和攻关,攻克重大课题20个以上。二是转化一批新成果。搭建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提高转化率5个百分点。三是推广一批新技术。主导产业优良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重大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左右。四是培训一批新农民。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20万名以上,培训和指导农业生产明白人350万人次以上。五是提升一批新产业。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大、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

这项活动的重点任务是启动实施“十项工程”。一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在现有水稻、蔬菜、人参、经济作物、淡水鱼等5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再组建玉米、大豆、马铃薯、牛、猪、家禽等6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二是现代农作物种业振兴工程。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现代农作物育种等重大技术攻关,力争用3~5年时间,玉米、水稻、大豆自有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50%、90%和60%以上。三是重大技术推广工程。今年,要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生物防螟3600万亩,农田灭鼠1700万亩,种子等离子处理700万亩,地膜覆盖1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450万亩,深松深翻1500万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400个。四是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推进工程。建立10个千亩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建立100个千亩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基地,扶持1000个农机大户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作业。五是园艺特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围绕蔬菜、人参、梅花鹿、林蛙、食用菌等产业,示范推广测土施肥、膜下滴灌、土壤改良等重大实用技术。六是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工程。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从今年起每年支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建设,重点抓好15个原种场和50个扩繁场建设。组织2000名畜牧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培训畜禽养殖和防疫专职人员2万名以上。指导规模养殖大户和困难养殖户10万人次以上。七是林业科技富民工程。重点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100户(个),带动职工、农户3万户。创建企业技术中心10个。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对口帮扶农林大户。培训和指导林农大户和困难林户10万户以上。八是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制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研发推广玉米秸秆生物化工、人参单体组份分离、畜禽副产品生物提取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精深加工转化。九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争全省蔬、果、菌、畜等产品生产监测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十是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工程。年内,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农村经营管理等公共服务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完成公共服务岗位设定工作;启动建设“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驻省农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王峻岩,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副巡视员郭俊英出席新闻会。新华社吉林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吉林日报等媒体记者就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进行了提问。

(省农委科教处 供稿)

上一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下一篇:推广玉米秸秆还田配套技术 改良土壤培肥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