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空白技巧的运用

时间:2022-08-22 04:20:09

关于课堂空白技巧的运用

摘 要: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的问题,首先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信息论的角度、现代教学指导思想的角度论述了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教学空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空白技巧 途径和方法

一、空白

所谓的空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虚实相映,凭借此处无墨胜有墨的效果,给欣赏者创造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画面的空白内容,使其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一种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

二、语文教学中的空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谈一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技巧的体会,恳请方家斧正。

首先,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适当留下空白可以使学生产生填补空白使之完美的欲望,它符合心理学的规律,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己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格式塔(完形),它不要求教学内容全部由教师讲授,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放有收,两者结合,留给学生咀嚼玩味的余地,这样一来,设计格式塔刺激物则成为教学的关键,而对于格式塔刺激物的设计,空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

其次,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限的,教师的教不可能包含所有信息的,余下的信息便有成为空白的可能,它为学生加工、整理、消化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留有空白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次,从现代教学指导思想看,空白符合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其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样一来,教学过程就会进入由学会到会学的良性循环。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反刍”的机会,从教学空白技巧的角度而言,这“反刍”的机会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空白的过程。

那么,实现教学空白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是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空白”。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又比较扎实牢靠,可谓一箭三雕。

例如笔者在教《过秦论》一文时,便留下一节课的时间,将《过秦论》与《六国论》两篇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行阅读、分析、比较,得出两篇文的同异之处。然后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加以适当的点拨,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比起教师唱独角戏一讲到底可谓事半功倍。

第二利用提问激疑,创造“空白”。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愤”和“悱”对学生而言便是一种短暂的空白心理状态,教师便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启”,从而让他们“发”。

例如笔者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便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奥楚蔑洛夫有几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变化的目的何在?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去创设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空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动去寻找这种空白的答案,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是设计精巧板书,创造“空白”。它的优点有三:一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二是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情节和结构,把握人物和事件之间的辩证关系;三是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扎实牢固的掌握,形成深刻的记忆。

例如《塞翁失马》可以设计如下的板书:

文中方框中的两处空白,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在这种积极状态的催使下,学生就会通过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得出左边的空白处是“福”,右边的空白处该填“祸”,从而理解“福”与“祸”之间的辩证关系。

那么,应该怎样设计空白板书呢?

一是于文章的重点、难点、特点处设置空白,即所谓的“熔三点于一炉”。例如《药》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

二是于文章的肯綮处设置空白。例如《风景谈》一文可以设计如下的空白板书:

三是于文章的可比处设计空白。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可见文章的可比处设计空白的重要性。《宋词二首》可以这样设计空白:

四是于表格中设计空白。这种方式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例如《〈呐喊〉自序》可以设计如下的空白表格板书:

五是于文章的连接关键处设置空白。例如笔者在教《病梅馆记》一文时设计了如下的空白板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是协调教学结构,造成“空白”。语文教学应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是淙淙流淌的清泉,是时有干涸的河床,应有不同的景观。一个好的教师会结合不同的课文和教学情境,调整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空白,通过疏密有致的教学,构架一种“召唤结构”,从而成为对学生期待视野的强烈呼应,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是借助语言技巧,创造“空白”。语文教学是门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讲究节奏与顿挫。通过节奏与顿挫造成课堂语文教学语言的暂时性空白,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样也给学生留下了咀嚼回味的余地。适当的语言空白也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上一篇: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内涵培养 下一篇: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