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

时间:2022-08-22 02:37:03

旬邑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

摘 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提高。本文就旬邑县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找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找准农民增收的路子,以期对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决策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3—03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旬邑县是咸阳市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和焦点都在农村。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查找农民增收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探索农村增收的新思路。近期我们深入全县部分乡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调查、组织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农民的收入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旬邑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8.47万,其中农业人口20.38万人,耕地面积41万亩,粮食年平均产量10万吨,2010年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368元,比2000年的1324元增长229.9%(年均增幅12.7%),比2005年的1737元增长151.5%(年均递增20.3%),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净增额多出2218元,年均递增速度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是旬邑县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之一。

苹果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止2010年底,全县苹果实际栽植面积50万亩,年产苹果50.5万吨,产值13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3200元,其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苹果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

畜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在“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全县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21.6万头,羊存栏9.8万只,大家畜存栏4.3万头,家禽存栏4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4.6%、14.5%、3%、4.5%和8.9%。各类畜产品产量为:肉类总产1.6万吨,猪牛羊肉1.53万吨,奶类产量7623吨,禽蛋产量540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3.7%、28%、1.7%、8.9%。全县畜牧业产值4.4亿元元,占农业总产值18.9%。

劳务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亮点。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各地劳务市场的发展完善,农民自发进城务工从事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全县上下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帮助群众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出台了补贴交通费、培训费和岗前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多人,常年稳定在外务工人员达到5万人,劳务输出给农民直接创经济效益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386元增加到近1000元,劳务收入在当前群众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以粮食为主的其它产业稳步发展。全县2010年粮食面积34.4万亩,总产11.7万吨,其中地膜玉米17.8万亩,全县粮食人均占有412公斤;烤烟种植面积2万亩,产值3874万元等,发展稳定。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已发展到31个,产业覆盖粮食、果品、畜牧、蔬菜、花卉、手工艺品、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物流等多个类型,涉及到的6.3万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200元以上。马栏洋芋、底庙大葱、清塬土鸡蛋、小宁奶牛、富村剪纸等已成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新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

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增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民收入增长。从“多予”看,一是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加,倾斜力度加大,社会反哺能力增强。2005年全县支农资金3440万元,2010年则迅速增加到16047万元;二是开始实施了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种子补贴、地膜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转移收入。三是各级政府的农村信贷、贴息、扶贫、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支农力度也逐步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加强。2005年按照省市安排,开始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年300元/人给予救助,保障人数从2007年3413人增加至2010年的21960人。

从“少取”看,主要的政策是税费逐年减少。2003年全县特产税2022万元,人均81.8元,2004年降到336万,人均13.6元,从2005年起全县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特产税,实现了零税负。同时从2002年开始的税费改革后,基本上取消了集体提留和摊派,仅这一项减轻农民负担每年人均65.72元。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旬邑县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来抓,先后引进了通达果汁、旬邑“水氏”乳业等24家知名企业,建成冷藏库18个,总储量达11万吨,纸箱厂2个,发泡网厂5个,套袋厂8个。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等形式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通过订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等形式收购、加工农产品,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旬邑县农民收入连续十年来呈线性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2.4%。但实事求是地讲,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市、全国的平均水平。2010年,旬邑县人均纯收入4368元,低于全市平均收入水平688元,低于全国水平1551元。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阻碍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旬邑县已初步形成了“稳粮、优果、扩畜、强劳务”四大主导产业,但是大部分农业生产处于初级生产阶段,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一是加工不足。目前,高档次、深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发展缓慢,造成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对农民稳定生产和稳步增收极为不利。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一方面,农民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习惯的影响,当前难以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各类专业组织发展不充分,难以形成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如畜牧养殖多为“一家一户”的家庭模式,规模非常小,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加之以散养方式为主,增收潜力未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少,即便仅有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使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想当然做出相关的经营决定,导致经常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增收。三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县耕地少且水利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服务跟不上,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少,农产品价格低,生产成本大,经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有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旬邑县苹果面积已达到50万亩,而通过认证的绿色基地面积只有20万亩,有机苹果面积仅有不足10000亩。

上一篇:蒲剧小史 第1期 下一篇:绿道体育实践、功能及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