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犹太和中国的神话看两个民族的早期历史

时间:2022-08-27 10:10:11

从犹太和中国的神话看两个民族的早期历史

摘 要: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神话包涵了早期人类的文化基因。从世界各民族的早期历史看,先民往往以神话为史,以原始宗教为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指导,而原始宗教更多的表现为神话的形态。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早期宗教神话几乎容纳了早期社会的全部内容。本文将试图从古代犹太民族和古代华夏民族的宗教神话入手,在二者的对比中阐释两个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形成的不同轨迹。

关键词:神话;犹太;中国;创世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20—03

神话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萌芽,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业民族,早期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基本上呈现为原始宗教的形态。而就原始宗教而言,保留最多的就是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从传承形式看主要有民间神话和传统神话两种形式。民间神话大多是非主流的,大多非原生也非文载史册,而是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流传的神话。传统神话则是一个文化系统神话体系中的主流形态,大多具有原生性特征且载于史册而对此文化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神话。古往今来,研究神话的人不可胜数,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且形成各个不同的神话研究学派。代表性的学派如:寓意说和欧赫美乐主义、浪漫主义学派、自然神话学派、神话人类学派、天体神话学派与泛巴比伦说、心理学派等。各学派都试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类神话的究竟。而在此,笔者主要以犹太和华夏的传统神话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民族的传统神话和早期宗教的形态对比中揭示问题。神话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诸神话中,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是现存最为古老的神话。

一、创世神话

古犹太人,即闪族之希伯莱人,其神话主要保存在《旧约·创世纪》前十一章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圣经》的原始底本学术界出现“四底本”之说,即,亚卫本、埃洛兴本、申命记本、祭司本。最早的本子约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最晚的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之囚”时期。此外还散见于一些先知书中,如:《以赛亚书》、《阿摩司书》、《弥迦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等。

下面是《旧约·创世纪》中的天地始创神话。大意是说:当上帝创造天地的时候,世界一片空虚混沌,深渊为黑暗所笼罩,上帝的灵运行于深渊之上。创世第一天,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就出现了。第二天,上帝又造太空,称之为“天”,并分开上水和下水。到了第三天,上帝使下水聚集在一起,露出了旱地。他称旱地为“陆”,称聚水之处为“海”。上帝又让地上长出青草,蔬菜和果木。第四天,上帝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区分出白天和黑夜,又造出繁星。第五天,造出飞鸟、游鱼。第六天,造出地上的野兽和人类的始祖。到了第七天,上帝对自己的创世工作感到很满意,于是就休息了。这一天被定为“圣日”,即“安息日”。

以上这个神话,据考证,出自《祭司本》。然而它与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巴比伦神话记载在七块泥板上,称“埃努玛·埃利什”。故事大意如下:“当上天还没有名字的时候”,深渊中的女魔梯阿玛特与阿普苏生下许多怪兽妖魔。若干年后,出现了一代天神。梯阿玛特与儿子金古又生出一批魔怪,准备与天神对抗。众天神中只有马尔都克敢与女魔作战。马尔都克备好弓箭矛枪,带上七风,驾起战车,展开了一场恶战。女魔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噬天神。马尔都克放出狂风,趁女魔不能合口之际,奋力将其杀死。他把女魔尸体剖开,一半做天,一半做地。他又创造了日月星辰和走兽游鱼。最后他杀死金古,用它的血掺入泥土,缔造了人类。

对以上两则神话稍作对比,可知其主要构架和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两者的创世顺序十分近似,都是先天地,再鸟兽鱼虫,最后创造人类。第二,许多学者考证认为,希伯莱语的“深渊”一词来自巴比伦神话的女魔“梯阿玛特”。第三,“水”和“深渊”,“灵”和“风”都是对应的。第四,从神话的主角来看,后者具有二元创世特征,是在一神对另一神的战胜中创世,而前者是一神创世说,体现着一神崇拜高度统一的信仰特征。第五,与后者想比,前者创世说具有更强的系统性,第一,四,二,五,三,六天是各自成对应的,前三天创造的都是静止的东西,后三天所创造的则明显是运动变化的东西。有光就要有发光体,有太空就要有飞鸟等,这种结构对称、严整,具有系统性。从以上第一点的分析可以推测两个神话可能同出一源。从第二和第三点的分析可以看到希伯莱神话对巴比伦神话具有某种继承性。从第四和第五点的分析看,希伯莱神话较之巴比化神话更加完美和系统,是更成熟的宗教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希伯莱神话与巴比伦神话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前者对后者具有继续和发展的成分。

以上是笔者对古犹太创世神话的考据。下面将对华夏民族的创世神话进行阐述。关于天地始创神话,最为流行的是开天辟地。徐整《三五历纪》说:“初天地浑沌如鸡子,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极长,后乃有三皇。”后来如何呢?梁朝任昉《述异记》说:“昔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为草木。秦汉间俗说: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与氏神话想配合的是女娲补天的神话。《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天不兼覆,地不同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华夏民族的文化具有广大的包容性、完整性和传承性。

在以上和女娲的开辟天地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与犹太神话和巴比伦神话的关系不同,女娲补天是继开天辟地而出的,具有相配合的关系,先有天地始开,后方可有洞裂出现,再有女娲氏出来炼石补天。两个神话之间存在内在的传承性,共同组合而构成创世神话的完整性。而犹太人的创世神话则明显的体现出希伯莱人和异民族的文化碰撞和交往。第二,与犹太神话相比,女娲氏和氏虽为神话的主角,但都具有伟大的人格特征和英雄气质。从其名字中的“氏”字也可略见其人格性的特色,从他们的事迹中也找不到与宗教彼岸世界相关的内容。可以说他们的人格性高于神性。而犹太神话中的世界是由完美至高的上帝所创造,完全体现了神性的绝对权威,其作为民族宗教的体系已非常成熟。古代犹太人长期以游牧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生存在周围高度发达的古王国边缘,这种危机和艰难必然要求他们的宗教以一神的形式而尽可能的具有更大的整合性,以保证民族的团结和延续。第三,是华夏神话中的男性大神,当是父系社会的神话人物。女娲是女性大神,当是母系社会女神崇拜的继承。与犹太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反映了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内在延续性。第四,《述异记》中提到了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古说、吴楚间说对的记载。有古说有儒说,证明神话在时间前后上是传承的。有秦汉间俗说有吴楚间说,证明神话在地域空间的包容上是广泛。这体现了汉文化在传承上的延续性和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广泛性,与生存在古王国边缘的犹太人的文化的特性是全然不同的。

上一篇:从寄魂物信仰看藏族生命观 下一篇:浅议“光辉”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