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

时间:2022-08-22 02:32:07

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

摘 要 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相互之间传递的其实是一种信息。而邵培仁又说:“在传播过程中,符号只是传播文本的最小单位。通常,符号的有机组合先形成表述,而后表述的有机组合再形成文本。”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同样也是一种信息,进而言之,教育传播过程其实质是符号的传递!

关键词 符号 教育传播 影响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

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符号来传递信息,符号是信息的一个多功能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传播者是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的,他必须把信息编码成某种形式的符号,然后再借助媒体把编码后的符号传播出去。受传者接收到这些符号以后,还需要经过一个译码过程,才能理解传播者发来的信息。由此可见,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着力于分析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与教育三要素的关系及运用,并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每个要素与符号的联系与紧密链接,对符号如何在教育传播整个过程中的更有效有意义的应用进行探究!

二、主题

教育者自古以来就是全球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教育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通过对 1994 至 2011年发表的,主题为“教育与符号”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14条记录,主题为“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应用”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37条记录,这就表明,把教育,甚至说是把教育传播及传播过程中的每个要素与符号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

(一)价值与意义

在这些把教育与符号联系起来的论文中,有些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许雄在《传播符号与电化教育》中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传播就必有符号相伴随。作为传播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符号和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给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教育不能不涉及到“传播符号”。只有了解传播符号的性质,认识它的作用,研究它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传播功能,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的传播效果。

钟首民在《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说: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人类的传播行为既是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过程,更是彼此交流情感、沟通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教师要被学生接纳,并进一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尽可能的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多种信息符号,试图与学生成功交流。教师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了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即教师的相貌、眼神、表情手势、身姿、服饰、体态,以及声音语调等亦可成为教师传播的重要策略。

(二)问题与困惑

当然也有一些论文,是说符号给教育传播带来了很多困境。比如:李兵在《教育的符号之境》中指出:符号说把人的所有思维和行为符号化,取消了人类思维,行为中那些言说不尽、字述不完的独特原创性,实际这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简单化。因此,符号之境的人由于完全消融在“符号”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而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所呈现出的乏味、无趣、孤立等没有活力和缺少生命气息的特点,无一不是教育处于符号之境的征兆。

桂香在《教育符号化的困顿及其超越》中也提到:教育在符号化的进程中却遭遇一种无奈,随着符号脱离意义、过分注重外在的形式化,教育陷入了一个符号化的困顿。

再一个就是谢维和在《变形的教育符号》中说:目前的各种教育符号可能太多了,多的有些乱了。而且,这种相对比较混乱的局面甚至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谋取不当利益的可乘之机。这样,符号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就会被放大和变形,实在是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总结

(一)对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化的一点补充

在这些研究中,我发现并没有人将符号与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教育三要素相联系,其原因是只注重了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要素,即教育影响,而忽略了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即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前两个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卡希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按照索绪尔对符号的分类中,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符号可以是一种表情、动作、姿势,这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那么对与教育传播过程,当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在,在这里,我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一个补充和综合。

(二)对教育符号化的情感问题的些许反驳

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有人提出些许困惑,就是将教育符号化会使教育陷入一种外在的形式当中,而取消了人类的思维,其实我认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的双主体并没有忽略情感。比如,一名刚上任的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会对班上每一位同学的成绩,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年龄差别进行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当他发现一名班上的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者发现一位平时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又那么几秒在认真听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对这样的学生给予眼神上得鼓励,或者下课会对这样的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开始可能是仅仅是因为老师的鼓励,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更深层次的懂得老师的用意,那么大家试想,这样一种情况,这名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接手这个班级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这是一种感情的投入,老师那个鼓励的眼神或者鼓励的话语也是感情的投入,而这些都可以被看成一种符号。所以说,被符号化了的教育仍然是有情感的有思维的。

(三)对教育符号化的总结与展望

我认为教育三要素的符号化这种观点或者看法,不管是从符号的角度还是从教育传播过程的角度来讲,都是比较全面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符号化也将会是符号视角中对符号学展开的一个全新的展望。

上一篇:浅析高等院校网络攻防实验室建设 下一篇:浅谈优化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