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22 01:06:43

教给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教给学生方法。教师应创建和谐课堂,营造民主氛围;夯实教学基础,牢固基础知识;开展赏识教育,挖掘教材价值取向;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开展生活语文。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

[关键词]方法 模式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25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教师的心田。教师们不断地学习、揣摩着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新教法、新模式,使得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推进。但是,仍有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浪潮里陷入漩涡,明知有错,却又茫然不知所措。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转变观念,探索方法,颇有感触。

一、创建和谐课堂,营造民主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让学生具有阅读、书写、口头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把教学重心放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使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1.抓住时机有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课前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轻松交流。在一次观摩课教学时,我课前是这样互动的: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给学生讲一个幽默小故事。这样,气氛活跃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为课堂上的互动奠定了融洽的感情基础。有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拉家常等方法营造气氛。起初学生可能说话会吞吞吐吐,语句单调,积极性不高,但教师要适时鼓励与引导,消除学生的疑虑,慢慢的,学生的话就多了,也敢说了,也会说了。简单的发问,亲切的话语,学生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在不经意的闲谈说话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也为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2.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的实际表现,不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教学《松鼠》一文,在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提出自读要求:“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记。”“三年级的学生要初步学会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厚书读成薄书。”读完课文后就提出这样的要求:“说一说松鼠是一种 的小动物。”在学习松鼠的外形时,提问:“课文哪个自然段说了松鼠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小动物?”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一只漂亮的小松鼠,然后让学生按画的顺序从头到尾说一说自己认为松鼠的什么地方最漂亮。这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在学习松鼠的眼睛时,我问学生:“从‘镶嵌’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理解了含义之后,我又让学生用“镶嵌”说一句话。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的衣服上镶嵌着许多蓝宝石,真好看!”学生们都笑了,那是学生们一种羡慕的微笑,也是他们的一种肯定与赞许。在学生了解了课文描述的内容后,我再告诉学生:“读书要善于挖掘,写作要善于表达。”……短短的几十分钟,读书的方法无声无息地渗入了学生的脑海中。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夯实基础,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利于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

1.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生字教学。教师要认真板书课题,告诉学生写字时应注意书写笔顺与笔画。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要逐一讲解写法,并且教给学生写好字的方法:观察字形,认清结构,数清笔画数,规范书写。有时候可以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生字教学不只是低年级的重点内容,到了高年级,仍然要注重生字教学,加强词汇积累。

2.加强朗读训练,注重方法指导,训练朗读技能,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教学松鼠的生活习性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情景片,然后让学生配音,并适时激发学生:“我们来读课文中最精彩的一段,用心去读,声音要洪亮,注意节奏,读出喜爱的感情。”对课文朗读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让“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尊重学生,开展赏识教育,挖掘教材的价值取向

在课堂上,结合文本内容与教学的三维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创设与学生经历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和动机,将现存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能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拓展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赏识学生的个性见解。如学习《白杨》一文,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借白杨“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动摇”的外形特点,赞扬了边疆祖国建设者的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我让学生说说家乡的沙枣树、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的精神,感受家乡人的品质,让学生在心灵与思想上有所触动,进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与做人的品质。

四、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多读,做读书笔记,积累词汇,摘抄优美语句;多写,坚持写日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结合单元主题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学完本单元教材内容后,查找、搜集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资料,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安排了《麻雀》《我家的猫》《雪猴》等,这些课文分别讲述了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我就以“人与动物”为主题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

(1)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动物古诗句积累。(背诵比赛)

(3)动物故事演讲。

(4)观看《动物世界》片段。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向课外拓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语文教学要时时体现新课程理念,扎扎实实,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突显“五性” 绽放“五彩” 下一篇:蓝洁瑛 不成角,便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