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门六件事之盐的辩证

时间:2022-08-22 11:57:26

从神农氏时代夙沙氏“煮海为盐”到五帝时代的发现池盐,从战国末期的井盐到唐代的汲卤、煎制的制盐工艺,从元、清初有规模的制盐业到如今盐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制盐大国。不知不觉中,盐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盐,虽只是一颗小如细沙的晶莹颗粒,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神奇功用,而且在盐的使用上也折射出辩证的光芒。

食用盐99%的成分是氯化钠,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想想吃咸了口渴;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人体电性的平衡。

上面两点离我们普通百姓好像有些远,听起来很陌生。下面这个作用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更严重的是身体无力,甚至心脏停止跳动,这个场景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看到。

吃盐要有度

除了在调味中有酸、苦、甘、辛任何其它“味”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盐不愧为“百味之将”。正因如此,在周便设立盐官专理盐政,从春秋时代中期便开始实施盐业垄断,盐成为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对于老百姓,则是生活必需品,在有的地区、有的时代盐则是奢侈品。正因为它的珍贵和对人的不可或缺,一旦它极大丰富,人们便不自觉的增加摄入。少的时候,人们可能会感到无力,对它充满渴望;而多的时候,虽然人们的味蕾得到充分满足,身体更是活力充沛,但是我们的心脏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更多的负担。

高盐饮食不但可以使不少人血压增高,而且还会直接损伤全身各处的血管,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心肌梗死或肾脏功能衰退。而低盐饮食会使血管对神经胺类物质敏感性下降,降低血管反应性,低盐又使血容量下降,这都有利于血压下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食以4~6g为好,约一小匙。

我们除了食用盐,直接摄入外,还要注意应将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盐以及所进食的咸菜、咸肉等食品中所含的盐一并列入计算,如每3ml酱油含1g盐,一块4cm见方的腐乳含盐5g,一小碟咸菜(如榨菜)含盐4g,许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虾类、紫菜里也都含有一定的钠盐。中国人的早餐往往是稀饭馒头加咸菜或腐乳,若单进食一块4cm见方的腐乳,其摄盐量就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日食盐摄入标准了。所以,咸菜、腐乳、咸肉、咸蛋等含盐多的食品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血压高者更应注意。

易患高血压的盐敏感症者更要高度注意,这部分人具有遗传性肾排钠障碍,身体内易于发生钠滞留,从而会导致血压升高,医学上称这类人为盐敏感者。有人通过对5000余人的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约占30%,但在高血压病人中盐敏感者可达60%。

除了高血压,过多摄入食盐,还会引起胃癌的发生。日本的胃癌患者以东北部的秋田、山形两县爱吃咸的地方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数占首位的秋田县曾发动一场减盐运动,结果死于胃癌的人减少二成以上。可见吃盐过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盐里并无致癌物质,但它容易破坏胃的黏膜,对致癌物质起帮助作用。

钾盐摄入悄然减少

每天除了摄入钠盐,我们天天也在吃钾盐,因我们所吃的各种食品,包括蔬菜和水果都含有钾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与钾摄入量相关。因此,测定饮食或尿中的钠/钾比值是预测人群高血压风险的简便方法,如果其比值小于1.0,则意味患高血压的风险不高。而且,老年人的血压水平与血钠关系密切,年轻人群的血压状况则与血钾水平的关联更为紧密相关。因此,减少钠摄入和增加钾摄入均可以降低人群的血压水平。

而现在许多生活习惯不知不觉中导致钾盐摄入减少,而钠盐摄入却大增。追求生活效率、图省事的上班族们所钟爱的精制速食快餐,几乎全部是高钠盐食品,其钠盐含量甚至高出普通食物的5~10倍。如微波加热的速食汉堡、火腿肠、罐装肉食,甚至包括面包、饼干等,几乎都属于高钠盐食品。蔬菜经过烫煮而汤汁弃之不用,钾盐元素就会大量流失。而烹调时加入大量酱油、味精、番茄酱等调味料来增加鲜度、刺激食欲,也将导致钠盐摄取量大大超过人体需求量。

因此,为了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我们需要主动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增加自然钾盐的摄入。含钾盐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新鲜蔬菜中,菠菜、山药、毛豆、苋菜等含钾盐量也比较高。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盐,可防止人体电解质失调。

一点“碘”,完全不一样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缺碘的危害局限于甲状腺肿和克汀病,防治的措施是在病区供应加碘食盐或碘油。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现,碘营养状况还没有达到地方性碘缺乏病流行的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儿童尿碘含量50~100微克/升,甲状腺肿患病率在5~20%之间),儿童的智力发育就已经受到危害,只有补足了碘才能确保婴幼儿的正常脑发育。碘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因此被称为微量元素,但通过甲状腺素却发挥着巨大作用:

1.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2.维持垂体的生理功能;

3.促进发育: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发育和性发育都有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阶段缺少碘,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4.促进大脑发育:在脑发育的初级阶段(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2岁),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必须依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时期饮食中缺少了碘,则会导致婴儿的脑发育落后,严重的在临床上面称为“呆小症”,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再补充碘,也不可能恢复正常。

基于此,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虽然只是加了一点点的“碘”,但是十年后,我国7~14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由平均20.4%降低到5%以下,在占人口90%以上的合格加碘食盐覆盖地区,完全消灭了克汀病的发生,过去隐性缺碘地区新出生儿童的平均智商提高了约11~12个智商点。

但任何事情都必须辩证的看,加碘盐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碘摄入量过低引起碘缺乏病,但碘过量也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1.高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碘致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

2.高碘对智力的影响碘过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仅在近几年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多项在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明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虽然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显。

3.高碘对的影响美国的一项研究曾显示碘盐的摄入量与男性计数有一定的关系,提示美国人食用碘盐可能导致男子的计数减少。此外,尚有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影响的多次报道,这不能不说是过量补碘带给我们的另类担忧。

建议以下人群最好不要使用加碘盐:

1.非缺碘地区的居民不需食用加碘盐。例如以海鲜为主食的渔民,据计算,日摄入海鱼750克以上的人群,就不需要再补碘了。

2.甲亢患者、甲状腺炎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加剧病情。如何购买无碘盐:购买无碘盐需要凭医生处方,到盐业公司在当地设置的指定地点购买。

3.甲状腺瘤患者,关于甲状腺癌和碘营养水平的关系,目前的医学研究尚不明确。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在食用碘盐与否的问题上更要慎重,结合病情,听从医嘱为上。

4.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碘营养水平与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遵从医嘱,或采取单独对哺乳期婴幼儿补碘的方法。

上一篇:睡得怎样 看看“睡商” 下一篇:营养加倍的烹饪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