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2 11:29:48

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摘 要】审题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

【关键词】低年级 审题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审题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何为审题?顾名思义,审题,就是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审题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简而言之,审题是解题的开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审题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时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认为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应该让他们认清审题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认真读题的榜样作用,同时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裕的审题时间。可让学生自读、同桌读、指名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读,理解题意。学生做错了,批改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在了哪儿?为什么会做错?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因审题不认真而答错题目,知道不认真审题的弊端和危害,从内心重视审题,让他们体会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二、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我认为,审题不是简单的读一读题目要求就可以了,应该教给他们一些审题的技巧和方法。结合几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量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踏进小学的大门,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无查字典的能力,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一些经常出现的字(如:长、短、高、矮、多、少等)。在开学初和家长共同努力,制作一些简单的生字卡片,利用闲暇时间教孩子认识这些字,从而避免学生在经常认不着字的情况下养成审题惰性的不良习惯。

(二)培养学生读题的习惯

上课时,每遇到一个新题型,都不要急于让学生做题,而是要让学生把题目反复读几遍,让学生说说从读题中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它属于什么样的类型?做这类题的步骤是什么?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在做题前想一想,并主动思考了。

(三)在题目边做批注

要想让学生按照您的要求去读题审题,那就要有一套监控学生的手段。平时我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把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比如,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等一系列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而我们看到他们画的重点词和标注,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即使题做错了,也知道他们分析到底错在了哪里,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这样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比如,学生刚学写单位名称时,我要求学生边读题边用笔圈出单位名称,然后在书写时照着抄写就行,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

(四)简单书写思考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的题型,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做题时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并在题目中写出简要的思考过程,这样老师就能督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计算的题目

在做口算的题目时,如遇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在先算的下面画横线,并写出结果。如:12–9+8在12-9下面画横线,并写出结果3,接着再计算3+8等于多少。

在做竖式计算的题目时,经常出现学生把数和运算符号抄错的情况。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做题前先将算式读一遍,再写竖式。写完后边读边比较,看看与横式一样不一样,一样再进行计算,算完后进行验算,这样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了。

做等式填数的计算题时,学生看到那么多的数和算式,举手无措。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等于号表示什么?要想两边一样,那么它们的什么就要一样?”学生说: “得数”。“那么现在我们能算出哪边的得数呢?”学生一眼便可看出所有数都告诉我们的,我们能算出得数。这时,我会让他们试着先算出得数看看,并要求学生将算出来的得数写在算式的上面。以后再遇到这类题型,即使再多的步骤,学生也会先算一算再填空了,也就不会再问我了,知道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较大小的题目

在做比较大小的题目时,我要求先让学生在圈圈两边的算式下面画横线,再计算出结果,并写在横线的下面。算完得数后,看看两边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3)单位不统一的题目

单位不统一的题目学生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让学生做题时,让他们先看看两边的单位一样不一样,一样就可以直接比较并填空了;如果不一样,就要求学生先统一单位并将统一后的情况也写在上面,然后将统一好的单位再和原来的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做起来就不会出现乱写的情况,只有自己动脑思考了。

(4)奥数题目

关于低年级奥数题目,我们教学生利用简单的策略解决问题。

比如:一根木头锯了3次,锯了几段?锯了6次呢?

在这里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画图来理解题意,先画一条线表示木头,然后每锯一次就在线上点个点,最后只要数数这条线被分成了几段就可以了。

总之,审题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渗透,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审题,做到“眼到、口到、笔到、心到”,渐渐地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上一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