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时间:2022-08-22 08:43:00

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以前曾有这样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有这样的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显然,这种所谓的师生互动是仅仅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维,不仅要让学生“跟着思维”,更要让他们“学会思维”这种形式在交往上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无实质性的内容。有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中有80%的问题只需要运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解决”。因此,课堂教学中形式上的交往已经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一、让教师学生更好的交往

实施师生交往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是没有能够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注意积极地鼓励学生的参与行动,没有给足学生发言的机会和行动的空间,还有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 。

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做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进行情境创设”,创设情境,以情境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极大兴趣。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精心设计的板演来促动学生主动地探究。

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交往的好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具有互补的特点,各种教育方法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地思维,科学地思维。

二、课堂交往如何具有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系、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学生需要母爱、需要友爱同样也需要师爱。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伴随着师爱成长,在教师的关爱下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因此,师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我们知识,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个老师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所以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

上一篇: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浅析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