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中专学校的关爱教育

时间:2022-08-22 06:39:04

摭谈中专学校的关爱教育

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做好学生工作,首先要和学生交心,前提是教师对学生要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在学生工作中,爱心无论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宝贵的道德财富,关爱是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班主任关爱教育中专生健康成长

当代中专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并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而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实、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一方面,不能失去教育的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要尽量尊重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

一、关爱的品质

关爱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和爱护。关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感觉,一种体味,一种身心超越现实的纯美反应,它牵动着整个身心和悲喜情绪,而且力量巨大。中专生也不例外,学生需要关爱,教育呼唤关爱。关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关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关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影,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二、关爱是中专学校教师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1.关爱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

今天的中专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进入中专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去理解他人。他们想和教师谈学习和生活的感受,聆听教师的教诲,期待教师的关心,但同时又有畏惧感,不敢与教师接近,不敢主动交往,甚至见了教师会惊慌失措。这就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的困境,用师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会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畏惧感,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向教师倾诉。

2.关爱是中专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脾气,以及当前的思想状况,才能因材施教,把思想工作做到点子上。其次,教师关爱学生,才能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从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再次,中专教师关爱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与信赖,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和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潜在能力,从而做到人格与心智的同步发展。教师关爱学生,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投入全部力量从事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3.关爱是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和重要环节

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多层面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要注重交流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强度,而且要讲究学生的心理态势和接受情绪。学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应有正常的情绪生活,这种“正常的情绪生活”来自师生的心灵相印和感情相通。教师必须情绪饱满,激情洋溢,把对学生的关爱通过具体的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互动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教育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师生互动交流对于学生的影响,发现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起感情共鸣。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爱,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所交代完成的任务上去,增强对相关事物的兴趣和信任度。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种关爱互动的交流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功能。要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师德以师爱为魂。我国现代教育家夏D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也是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做充满爱心的班主任

1.把自己雕塑成具有丰富爱心的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教育必须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首先就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2.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关心爱护贫困学生

只有出于真心的爱才能真实,贫困生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是更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在今天的社会里,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在服饰外表,更重要的研究“贫困”对他们的心理影响。社会培养的应该是一代乐观向上、具有开拓精神,能够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学生。贫困生的苦恼与尴尬,是他人无法体会的,班主任在帮助贫困生的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同学的引导,使他们也加入到关心、帮助贫困生的行列中来,同时做到尊重和理解贫困生。此外,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在关心中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2)平等对待后进生并做好沟通工作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某一个的学生,中专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使后进生向优等生转化,在转化过程之中,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以心交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育后进生的关键是理解、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后进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却不专心学习,思想活跃却不处于正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尖锐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增加“感情投资”。要从真心实意与他们建立、培养感情入手,亲近、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教师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和进行自我教育。

(3)注重日常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所碰到的一些心理困扰也是自身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过程,但对于中专学校的教育者来说,及时、适当和正确教育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多方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提早发现、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理深处,做到细致观察,找准打开心灵对话的突破口;平等对话,拉近心理距离;耐心劝服,解开心灵这锁,以诚感化学生。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4)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

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尊重是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基本情感的态度。尊重主体,就是平等,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促膝交谈,用亲情、热情加诚意,使学生的自尊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心灵接触。”在实施教育中,唯有尊重,才能信服于学生,当教育以平等的身份、真实的感情,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全身心来接受。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人,他们都有特定的权利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不管他们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管他们家庭条件如何;也不管他们的外表怎么样,身体是否健康……这些外在条件,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是平等的、一样的。虽然他们各有不同,各有差异,但我们应理解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更要尊重这些差异,欣赏这些差异。承认各自的独特个性,尊重他们的个好和合理要求,这是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的重要环节。可见,教师学会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是找到了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钥匙,尊重个体同时也为学生懂得如何交流树立了榜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品德,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使学校的教育管理真正地实现人性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有人说关爱是黑夜能看见明亮的光,是雪中感觉温暖的春,是笑脸,是满足的,是希望的;关爱是一切,它无处不在:关爱就是他们读到的一本好书。关爱如同阳光,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中专班主任应该在工作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用爱心去关注学生的成长,用关爱的行动去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用师生之爱筑起学生健康完美的校园生活,用相互的爱心去构筑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陶行知.新时代的学生.

上一篇:浅论学习环境对美国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