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正视一下老教师的价值

时间:2022-08-22 06:28:42

请正视一下老教师的价值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因为县级财政吃紧,教师队伍多年未进或几乎未进新人的现象屡有所见。再加之因为政策不力以及教师“人往高处走”心理的驱动,一些乡村中小学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导致教师队伍普遍老化,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在一些村小亦不稀奇。

每次去基层学校,听到校长们抱怨最多的几乎都是“学校师资水平不好,老教师太多,他们理念落后却墨守成规,不求进步”。与此相应的,老教师们的境遇怎么样呢?因为老教师大多因精力和体力的原因越来越无法适应在教学一线“力拼”的生活,所以很多人被安排在了“后勤服务岗位”。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管理岗位不说,打扫厕所、门卫工作也成了老教师的主要流向甚或是轧堆的地方。有的学校很“奢侈”,仅一扇大门就用了6个或8个老教师分班轮流看守,老师们戏称“看一扇校门国家一年花了二三十万”(看大门的老师也如此自嘲)。

这该算是善待了老教师呢,还是对老教师的不当使用?换言之,老教师的价值究竟何在?

我们习惯于拿老教师和老医生作比。世俗的眼光认为老医生越老越吃香,而大部分老教师越老越掉价——一如过期的美女,盛花时节一过即是无尽的人老珠黄的无奈时光。其实,教师和医生一样,都是以专业技术为生命的——医生专业技术不过硬,就难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病治不好,就不是好医生;教师教育艺术欠缺就无法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不能引发学生情意领域的深刻反应,并促进他们追真向善求美,就不算好教师。医生关注的是人的身体,教师在意的是人的灵魂,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专业认识、专业能力都必然会随着职业生涯的持续而逐渐变得深刻或得到增强。教师其实应该和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才符合逻辑。教师何以掉价得尚未退休即被认为是学校的包袱,而被安排到了非教育岗位上了呢?根本原因还是由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的“灵魂”,而“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医生治病那样常给人以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活菩萨感受。教育的艺术有时要求教师要在学生不经意的情况下对他进行教育(所谓“教育无痕”),教师的教育方法、专业能力水平无法像医生那样外显和易于评价——这给了人们(包括局内人)任意评价教师主要是低评价教师的理由——似乎你的工作平淡无奇,看不出来有什么专业性,谁都可以取而代之。再加之一直以来应试教育高烧不退,考什么教什么,题海战术风行,一定程度上使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退化成了解题拿分的“体力活”,无意中确也降低了教师从业的“技术含量”。于是乎,人们首先在心里没有了老教师所应占据的温馨美好的位置,继而“众望所归”地对老教师作出了排除异己般的现实安排。

把每位教师最后的一段事业生命视为豆腐渣,这不是“豆腐渣”的错,是豆腐渣眼光的错。眼光出了问题,过于短视和浅视,是看不到那些真正美好的风景的——老教师汲取了岁月的风华,拥有经风沐雨才得以日渐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他对教育规律和人性都曾有过深沉的冥思和凝视。如今,他已走过持技而行的日子。也许在他的教育常识中他越来越笃信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把教育视为人对人的影响和改造,没有爱就不成其为教育。每一个老教师的一生都是一本活的“教育学”。可以说,惟有把老教师当作一本书去读,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师性的圣洁,才会让一种默默无语的力量温润着心田。我们需要认真解读一下老教师的“默默无语”——为什么老教师们即使被安排在了门卫的岗位上仍能不置一言,乐于接受?透过芜杂的表象,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也正是老教师们“老”的力量——岁月的淬沥让他们超越了坚韧,教育者天命般的思想,让他们的爱心和耐心更纯洁,心胸更豁达,他们能用默默无语来恰当表达他们的感受,并感染着这个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师德升华至极美境界的体现。我们需要认真发现老教师们身上那种雪落无声的人性之美。

从本质上说,“不容老”是社会浮躁、价值观错位在教育领域的折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直线增长,学校的管理者们也在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追求学校的“业绩”,对外界的所谓“美誉度”想入非非,脑际中不时萦绕的是诱人的“办学成绩”。他们的内心越来越脆弱,精神家园越来越荒芜,渐渐地,他们对老教师“老”的特点乃至优点没有了耐心,他们分不清什么样的人应该尊重,什么样的人应该鄙弃,老教师年深日久的奋斗经历在其眼中如同随风飘零的落叶那样没有了重量……当学校管理过程失去了理性、沉稳,而一味追求“繁荣”表象的时候,老教师作为“资深教师”的价值是不可能得到彰显和尊重的,想得到恰如其分的安排和使用无疑只能是一种奢望。

如果我们尊重老教师,我们可以帮助至少是一部分老教师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大部分老教师都是实践型的,有一些人确有很好、很宝贵的经验可以总结,可是他们可能不善于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我们尊重老教师,我们仍应充分地肯定和信任他们,积极地为他们搭建专业发展和人生完善的舞台——事实上“老”与“不为”或“无为”并无因果关系,一些老教师的消极表现往往正是环境暗示和群体忽视的结果;如果我们尊重老教师,我们可以让活动激发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如专业展示、剖析自己教育史的经典片断等——活动激发活力,活动显现活力……我们老是抱怨老教师不主动、不积极、难管理,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想过,我们究竟做过什么来保护、激活老教师心中的向上力量?鉴于老教师的身体、精力等原因,我们对老教师给予适当照顾固然应该,但与此同时我们有没有给老教师找到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平台?空洞的、草率的“照顾”只能适得其反,既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也损害了老教师的人格尊严,让他们越来越在精神世界上未老先衰——你今天用8个教师看大门,明天可能就会有10个教师申请看大门;你用50岁的教师看大门,45岁的教师可能已经踮起脚尖翘首以待了。当成批成批的教师都把“看大门”之类的“闲差”看作是自己职业生命的最后一站和“软退休”的方式,教育事业的希望何在?年轻教师的出路何在(谁都会老的)?

发现、开发和充分发挥好每一位老教师的价值,是学校管理的应然使命,也是学校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每一位教师其实都是“好钢”,管理者的职责是为他找到恰当的“刀刃”——尤其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焕发老教师的生机,让他们得以欣欣然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这不仅是管理艺术,也是管理道德的至高体现。善莫如之。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教育局)

上一篇:初中汉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下一篇:从张家界到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