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

时间:2022-08-22 06:25:28

转型中的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

2012年12月初,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Tow数字新闻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了一份题为《后工业时代的新闻业:顺时而动》(Post Industrial Journalism:Adapting to the Present)的研究报告。这份100多页的报告由著名学者克里斯·安德森、克莱·舍基等人合作完成。该报告从新闻人、新闻机构和新闻生态三个层面,系统总结了网络媒体如何冲击乃至重构传统新闻业,对我们思考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转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这份报告的要点如下:

为何传统新闻业将被重构

报告的导论部分从五个方面解释了为何传统新闻业将被重构:1.新闻业至关重要;2.优秀的新闻业一直被资助;3.网络摧毁了基于广告模式的资助;4.新闻业的重构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5.提供优质新闻的新业务模式将不断涌现。

上述每一个论点都有支撑性论证,以下是这些论证中的一些核心论断:

传统媒体并不将内容单独作为产品出售,而是将内容生产、复制以及传播进行垂直整合,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读者。这种垂直整合增加了支出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当公众有时不愿(为内容)付费时则造成发展瓶颈。因为与内容相比,人们更愿意为复制和分发的基础设施付费,包括纸张、邮局、印刷厂等。但这个垂直整合链条正在由电脑、网络、移动设备等新的基础设施所取代,从而造成传统媒体的窘境。

传统媒体的水平整合(即将硬新闻与其他软新闻整合在一起,读者因为阅读惰性,一口气读完整张报纸,从而形成路径依赖,而不是为了读另一条好新闻而买另一份报纸)同样正被网络摧毁。人们通过各种超链接和订阅推送,实现按篇获取新闻,而不再接受这种捆绑销售,这使人们可能更青睐分类付费。

网络造成传统媒体两类收入的损失:一是分类广告,让位于Craigslist、HotJobs等;二是交易环境下的用户间评价系统,如Salesforce、Amazon等。这类评价系统部分取代了传统媒体B2B或B2C广告的功能。

网络带来两个更大的转变:第一是将广告从品牌广告的逻辑向直接营销(如搜索广告)的逻辑转变,绕开了作为中介的媒体。这种转变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方式衡量都是一个胜利;第二是网络广告的精准投放与效果可测量,使广告主更加青睐网络平台。

在付费墙模式下,只有5%的读者愿意付费,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方面《纽约时报》太过特殊,以至于不能作为评判美国新闻业走向的案例。它同时也做了很多实验,包括:数据可视化、新型伙伴关系、博客集成等。

“后工业的新闻业”假定现存新闻机构将逐渐失去收入与市场份额,如果他们希望保持现状或增长,他们将不得不利用数字媒介提供的新的工作方法与程序,并反思新闻生产的各个层面,包括:向合作伙伴增加透明度;增加对公开数据的依赖度;增加对个人、群体以及机器等信息来源的使用;增加对机器的依赖。

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

报告的主体围绕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展开,虽然很多观点是老调重弹,但还是有一些启发性观点,分别摘录如下:

1.新闻人

新技术正在打破传统记者事实垄断者的角色,并鼓励出现更多影响公共利益的新闻业(不愿被报道但影响公众的新闻);公民记者与专业记者的作用将会重叠,而非互相取代。

从两个角度思考记者在新的新闻生态中的角色:新的新闻生态下,新参与者在哪些方面比旧生态下的记者做得更好?记者比新参与者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答案是机器能够更好地收集、处理结构化数据,值得记者借鉴;调查性、解释性的工作,记者比机器做得更好,应当继续发扬这一优势。

记者将转向编辑链条的高端,从一线观察的生产者转向核实、解释的角色,赋予大众生产的文本、音频、照片、视频等数据流以意义。

“记者个体户”的春天。记者不仅享有更多自,而且能够以更低成本吸引更多、更广泛的受众。同时,记者的个人品牌外在于所在媒体的品牌,覆盖更广泛的受众。

2.新闻机构

新闻机构对于新闻生产有五方面的意义:一是提升公共利益;二是为记者编辑提供符号资本;三是能够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四是能够同时就很多不同事件快速作出反应;五是看门狗效应以及稻草人效应。

更多技术将被用于新闻生产:数据分析、信息可视化、业余者参与、用户反馈、基于数据自动生成的新闻等。它们将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并产生更多的新闻创业机构。具体案例:Narrative Science、ProPulica、Zite、Flipboard。

新闻产业衰亡,但新闻事业永存。应当抛弃媒体是第四权力的观念,而迎接基于网络化新闻生态的公共义务论(Public Accountability)。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机构消亡,而是新闻机构应与更多的群体与机构共存,不仅是出于经济原因,而且是出于民主原因。

未来新闻机构的三个决定性特征:灵活的工作流程(Hackable Workflow);网络化的制度体系;对新闻事实有效性的反思,包括如何基于新的工作流程来收集、评价新闻事实;规模更小但从事的业务更广泛;受数字订阅、网络广告、基于社交媒体的发行策略、基金支持与政府补贴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新的从业规范。

3.新闻生态

收入稳定、利润高昂以及形成相应文化规范的20世纪新闻业,以及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新闻生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不是传统媒体消亡论,而是包含更多玩家的生态论。

后工业时代的新闻业的第一个假定:新闻机构已经不再掌控新闻,公民、政府、商业机构甚至松散的社会群体的话语权上升。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包括广告商直接接触消费者;公民记者像专业记者一样报道灾难事件。传统媒体必须适应这种改变。

公众参与成为新的新闻生态运转的核心概念。传统传播的线性模式与作为终端接收者的受众已经成为过去;公众卷入新闻报道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途径更多;公众不再需要专业发行商而能够直接发声。他们关注塑造他们生活的那些力量,并且希望有人能够监督并通报这些力量,使他们能基于此展开行动。

新技术带来新闻生产流程质的变化:截稿期与新闻形态不再严格限定;地理因素对于新闻信息收集、生产、消费而言不再重要;关于社会活动与数据的信息流,提供了新的和未经过滤的素材;实时反馈对新闻产生影响;个人比品牌更加显著。新闻不再是一个完成时的产品,而且再也没有一个把当天报道汇总的日报或新闻联播。原本在出版人小范围内允许的“合理引用”造就了一个新的“聚合与再创作”的产业。

没有新闻机构如今可以掌握其命运,而必须与其他机构相互依存。媒体不仅要与其他机构合作以获取数据,而且自身也应为自己的工作制作系统化的数据,便于其他机构分享。

三类新近掌握话语权的实体:个体、群体、机器。个体是因为有了的权利;群体是因为社交网络提供群体沟通平台;机器是因为数据累积与新的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建 议

报告认为我们正经历一场革命,这意味着以前好使的办法现在可能不好使了,而以前不好使的则可能变得好使了。同时,报告还针对不同主体提出建议:

对记者的建议: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积累相关经验,明确专业定位;懂得如何使用相应的专业工具和技能,如数据挖掘、阅读投资文件等;知道如何与公众打交道,动员其参与报道。

对新闻机构的建议:向所有新闻读者提供所有信息的“一站式”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应确定哪一类新闻是想要重点报道的以及如何报道;削减不支持此目标的其他活动;获取特定数据并创造价值日益成为核心技能,媒体应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以降低获得数据的成本;从事卓越的或(和)便宜的工作。

对新闻创业者的建议:活下来。降低成本,形成规范化、稳定化的机构。

(作者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上一篇:BP神经网络算法在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下一篇:借鉴国外物流园区经验,加快南充物流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