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要素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

时间:2022-08-22 06:10:06

论要素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

【摘要】 要素资本假说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创造企业价值不再仅仅依靠财务资本,更多的依靠技术、信息和知识资本等,基于要素资本假说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按照不同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谈判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的公司治理理论——股东所有权的单边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产权的多边治理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对现实解释力的不足,阐述了基于要素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实施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要素资本; 价值创造; 公司治理; 共同产权

一、问题提出

企业是一个多要素资本组合的特别合约,合约各方的谈判力决定了企业合约中的权利配置及收益安排。而谈判力则取决于要素的稀缺程度、要素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要素的专用性及要素承担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古典企业的“资本雇佣劳动”逻辑正是建立在财务资本的绝对谈判力的基础之上。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使得财务资本与其他资本的谈判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无边界发展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企业对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巨大需求,以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要素。要素资本假说引入了除物质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外的知识资本、信息资本和技术资本,这使资本定义的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现代知识信息时代,创造价值远远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本、物质设备资本等,而在于企业对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本的充分利用。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变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变化,不同要素资本的稀缺性,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也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的优势作用不同,相应在公司治理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方面的地位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公司所有权的安排。因此,基于变化了的现实,研究技术、信息和知识资本等多项要素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文献述评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分析“资本雇佣劳动”的公司治理,体现的是股东利益至上的思想。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企业的营运首先要投入一定的财务资本,再来购置其他的生产要素。从私有制的产生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期,财务资本一直是企业生产中最稀缺的资源,因此出资最大的股东便拥有对企业所有权的控制。但在工业经济日益以知识、技能为根本,并且逐步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代,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成为企业的关键性或主导性生产要素。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源等经过市场交易进入生产领域,成为企业的要素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突显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资本雇佣劳动”的股东的单边治理,贾明(2007)认为控股股东容易通过隧道行为、公司资产的转移以及关联交易等,获得货币收益、非货币的乐趣收益和声誉收益(尤其对家族企业而言),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所有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主张企业所有权由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消费者、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周鹏(2002)认为,企业的契约性与利益相关者理论间具有一致性,即隐含企业是一种再谈判机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分配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决定出企业的治理结构。相较于股东的单边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虽然避免了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但是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不可能如股东目标那么一致,如股东要求利润最大化,债权人要求如期赎回本息,员工要求工资最大化等等,利益的不一致导致谈判的频繁发生,治理成本上升,治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大多数学者从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不同产权特征考虑出发的。周其仁(1996)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积极货币”的拥有者——企业人力资本的存在,才保证了企业财务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因此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方竹兰(1997)针对张维迎的“资本雇佣劳动”的最优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命题提出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和财富创造者。知识经济下,货币和物质设备资本的保值增值开始依赖于经营管理者型人力资本投入者的风险决策和日常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但是人力资本产权的公司治理也仅考虑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产权区别,并未将技术、知识资本等纳入产权安排的公司治理,忽视他们对公司价值创造贡献。

其他公司治理理论有:杨小凯和黄有光(1994)把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杨小凯(2003)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得出高新技术专家的劳动在市场上的交易效率低于设备专家的劳动,而在企业内部的交易效率则刚好相反,因此未来有可能出现“技术雇佣物质设备资本”的企业制度,代替当前的“资本雇佣劳动”。刘萍(2005)提出企业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受到企业发展阶段、产权结构、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最优所有权安排,同一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断变化,企业应引入权变治理的观念,根据不同情景选择不同的所有权安排和治理机制。本文的研究则是在罗福凯教授(2008)提出基于要素资本假说的公司融资、投资和公司治理的一种新解释,要素资本及其价值函数将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要素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所有权结构,所有要素资本共同团结在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然后根据各要素资本的价值创造贡献来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

三、实例与观点

基于多项要素参与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主要特征就是根据不同的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贡献大小,举例分析知识、信息和技术资本等作为新兴资本参与公司价值创造的机制,以便相应地调整公司的竞争战略和激励要素资本创造价值的对策。

(一)知识资产涵盖商誉品牌、公司理念与制度文件,购买知识产权的支出以及企业的社会关系等

知识资本的显著特征是更新速度快,能动作用大,不仅自身价值增值,而且能动作用使得物质资本产出更大。就知识资产而言,利用商誉品牌、专利、商标、技术许可证等能实现商业扩展,创造企业价值。例如,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毛线企业,恒源祥没有一家工厂。恒源祥这块3个字的金字招牌,将公司的品牌运作和80多家加盟工厂、5 400 多家授权经销商、40 000名员工连接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恒源祥联合体”。而恒源祥的定位是:成为一家拥有消费品牌的战略、咨询、管理顾问公司,让品牌成为知识资源的平台,并能够被联合体的所有成员,包括加盟工厂、经销商、零售商广泛使用。再如,公司的理念与制度文件形成企业文化,星巴克的成功经营除了得益于其知名商誉,更多的是尊重员工的文化氛围,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通过权力下放和有效的奖励政策,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互相交流和合作,使其很具竞争力并获利丰厚。知识资本的价值创造,其产权主体必然要求参与分享产生的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对其激励对策是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机制,建立信任、友好和承诺等合作者专有的关系资源,实现知识资本的共享。

上一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六特性设计《成本会计》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