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22 05:39:19

115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12例患者心律失常消失,心律失常消失率为97.4%。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措施,心律失常则视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40-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有心衰竭的心脏病[1];以中老年人为多发,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常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若诊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15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9例、女46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41年。原发疾病:慢性并阻塞性肺气肿65例、支气管哮喘28例、肺结核11例、支气管扩张9例、矽肺2例。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伴喘息、气急、口唇发绀、肺部湿音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3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12例患者发生失代偿性酸中毒;115例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31例次,其中房性早搏57次、窦性心动过速19次、心房纤颤15次、室性早搏23次、右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13次、房室传导阻滞4次。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气、胸片检查等,必要时进行心脏B超及心功能测定;心律有变化者给予心电监护,同时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时检测其所属心律失常类型。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应用利尿剂、强心以及扩血管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心律失常则视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组除23例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其余均未应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1.3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11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12例患者心律失常消失,心律失常消失率为97.4%。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心律失常是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心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本组所有患者均有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表现,由此说明感染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因感染可加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症状,而重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又依次引发肺动脉压增高,右室舒张压和右房压增高刺激右室压力感受器产生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和高碳酸症还可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促进细胞内钾丢失,提高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自律性而致心律失常[2]。

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类型、频度及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如何积极改善肺心病患者心肌损害及代谢异常是缓解其症状的关键,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控制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故临床治疗方面对肺心脏病诱因和病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为重要,而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是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低流量吸氧,积极控制感染、纠正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和稳定内环境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故临床上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其中以控制感染为主,另外,改善通气、合理氧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也十分重要。本组对115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病因、诱因及并发症的治疗,结果大部分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明显的好转,只有少数患者需要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因在治疗病因和诱因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缓解才考虑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用药时间也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过大,待病情好转后应立即减量或停药[3],115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仍然是肺源性心脏病快速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频发、多源、联律性室性早搏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持续性房颤可长期口服负荷量胺碘酮转复律较安全[4]。

综上所述,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病因和诱因的综合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治疗更重要,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并不是首选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2:23.

[2]周鼎.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45例临床分析.咸宁学院学报,2009.23,4:311.

[3]李雅斌.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8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增刊:181-182.

[4]何胜虎.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的比较.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5):292-294.

上一篇:急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下一篇:慢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附6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