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检测中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04:43:01

零件检测中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摘要:本文举例说明了分层次教学在适合在技工类院校应用,展示了分层次教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技工院校 零件检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7-01

很多技工院校和我院一样面临着生源层次不一、培养方向不同的情况。如我院的生源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另一部分上过初高中但没正常毕业。培养方向又分为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同样的内容,同样长的上课时间,如何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既愿意学,又能满足他们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呢?我觉得不妨试试分层次教学法。

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下面是笔者在上零件检测这部分内容时的尝试,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首先,笔者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把中级工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会”,即要求他们学会如何操作;把高级工的学习目标定位为“熟”,即要求他们学会如何操作,同时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进而可以比中级工操作更为熟练;把技师的学习目标定位为“精”,即在高级工的基础上对操作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中级工班的教学中,包括了对气缸圆度、圆柱度的检测,气缸上平面平面度的检测,曲轴弯曲度的检测,变速器一二轴与中间轴的平行度检测。我主要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量缸表、刀口尺、塞尺、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磁性表座、高度游标卡尺的使用,并将检测数据按相应进行处理以得到结果,根据结果判断是否修理及修理方法。其过程主要是讲解、示范,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正常学习的学生通过上述的教学内容,能完成相应的检测任务并判断出是否需要修理。经后期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做事有条理,且每步都比较到位。

高级工班的教学中,内容与中级工一样。并在中级工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量缸表组装时各步骤的必要性,百分表的原理;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高度游标卡尺与游标卡尺结构与使用方面的异同;圆度、圆柱度的物理意义,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平面度的物理意义,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弯曲度的物理意义,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平行度的物理意义,其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对应修理方法中各个步骤的作用。其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提问,并增加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在学生回答不到位处进行补充。

也许有读者会问,这么多的内容如何在和中级工课时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呢?比如讲圆度时,笔者画了一个不圆的“圆”与一个比较圆的“圆”问学生哪个更圆些,学生回答,然后又问如何看出来的,这时学生一般就答不出来了,笔者就在两个“圆”上把最长和最短的“半径”画出来,然后再把圆度的公式和此联系起,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前后两三分钟左右就讲完了这个内容。经过引导,学生往往会主动思考,上课进度也就会更快。在引导学生时应多想办法,比如可以举例,用例子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再升到理性认识。在上面内容的教学中,学圆柱度时笔者展示了观音瓶和宫殿柱子的图片;学平面度的时候展示了大海和石林的图片;在学弯曲度时展示的是一个木工用肉眼判断一根方木柱是不是平直的图片。在讲公式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简单明了的说明即可。这样时间和效果两方面都顾及到了。

正常学习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检测任务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经过后期了解发现他们比中级工学完后更不容易遗忘,更容易学习其他相似项目,有部分学生遇到新内容时会不自觉的问自己“为什么”。

技师班的教学中,因学生上过高中,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要高,因此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掌握高级工班学生需掌握的内容。节约出来的课时,就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方面,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老师与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一定指引。最后笔者再对学生分析的结果进行点评,但笔者并不给出很明确的答案。以期他们在课后仍有可能讨论,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觉得关键是如何发现问题。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中由浅及深的提出了数十个问题。比如:(1)百分表仅回位不准,此百分表还能使用吗?如能使用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2)组装量缸表时百分表最后一次调零没进行,对圆度和圆柱度的计算结果有无影响?对什么可能有影响,如何消除可能的影响?(3)按教材上的圆度圆柱度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和真实情况相比谁大谁小?(4)按教材上的圆度公式,不同缸径的气缸可能圆度误差是一样的,可是缸径小的明显更不圆,那为何还要采用这样的公式?(5)如果工作中没有外径千分尺等校准工具,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准确的完成量缸任务?(6)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简化操作步骤而得出是否修理及修理尺寸?(7)操作无任何差错的前提下,我们得到的弯曲度与真实弯曲度能否一致?原因何在?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几个问题,有的对实际操作有用,有的却没有用,这个环节关键不是对操作有无用处,最主要是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充分锻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常学习的学生,除能更好的完成检测任务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外。还明白操作中相关方法与步骤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甚至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来完成任务。经后期了解,有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量角器时,类比对游标卡尺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自己就学会了量角器的使用。

总之,分层次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比较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瓷砖分拣设备设计研究 下一篇:浅谈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