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期刊合作出版

时间:2022-08-22 03:39:55

浅议期刊合作出版

期刊市场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多样性及媒体走向的多元化,让许多期刊在发行、广告等方面面临着重重打击,发展步伐迈得异常迟缓,绝大多数期刊至今还在为生存问题而奔波,这样就迫使他们纷纷利用各种运营手段和媒介战略以巩固阵地。其中,利用期刊自身资源合作出版是近年曝光率极高的字眼。

合作出版的部分原因

我国期刊从20世纪80年代不足3000种发展到现在的9468种,数量上的激增使我国很快成为期刊大国,但在近万种的期刊中,发行量能够超过千万份的目前仅《读者》一家,超过百万份的也仅有20来家。这种尖角形的结构,使得处于下游的多数期刊,在面临市场化的挑战中,不得不审视自身的不足,这里包括本人从业的期刊。

定位与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数量的刊物属于党政部门所办。2003年全国报刊整顿后,多数期刊脱离了党政部门。但其痕迹依然存在。这些期刊由于长期以来依托行政权力在系统内发行,或摊派到基层单位,导致他们虽然有主体地位。但因为远离市场。难以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期刊经营主体产生的这种错位,使得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市场化后。这些期刊往往缺乏准确清晰的市场定位,不能从广告主与受众的需求为前提条件,很多期刊在办刊中市场定位和内容选择越来越模糊,不知道广告主是谁,不知道自己的受众是谁,自然也就没有明确的编辑方针和办刊理念。

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刊,中国的传媒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多少经营的概念和意识,从体制到机制的一切方面,还没有为市场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在这个体制下,编辑部作为期刊的中心环节,历来被做为重要部门来抓。而在我国的期刊管理中,采编人员主要负责杂志的内容产生,不得涉足包括广告等活动。长期以来,就由此造成了我国期刊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导致期刊业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相对于高水平的编辑人才来说更为缺乏。甚至达到了千金难求的地步。

资金来源:目前中国的期刊都比较分散、规模小、实力单薄,和国外期刊动辄几百万的发行量、几亿美金的广告收入和巨大的现金流来比,无疑是小得可怜。特别是一些期刊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囿于外部管理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期刊社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落后。导致期刊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效益不好。市场化后,许多期刊“断奶”后便处在夹层中生存。由于资金的限制,一些只得保留粗放经营的模式,极少在调研基础上制定运筹帷幄的市场方略,这样就势必造成期刊缺乏创造力。

上述三项原因基本上是期刊市场化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期刊社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要改变的现状。因此,合作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许多实践证明,合作出版应用得当,有利于形成“多赢”的局面。

合作出版的主要途径

为了解决期刊自身发展的不足,许多期刊社往往会在政策的允许下做好改版引资等这些“短平快”的合作项目。其中利用刊号这个不可多得的特许出版资源,及其衍生的资源,选择那些有志于经营媒体的企业合作是期刊社最常用的手段。

一、利用刊号合作办刊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期刊出版单位与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项目,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从目前有关新闻出版的管理规定来看,期刊合作方法还只是停留在经营这一块。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期刊是他们一个前景看好的投资热点。以笔者所在的期刊社而言,每年都会有许多投资者主动联系。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在关注期刊专业特点和品牌的前提下,往往会提出一些改版的要求。有的属于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有的就比较偏离。因此,一些期刊社为了经济利益就会利用刊号大打“球”。此类现象当前不是个案。从有关数据显示情况来看,我国期刊社与境外投资者的合作还是较少,多数集中在一些有实力的文化广告公司。

二、利用期刊平台开展合作

期刊社既是文化事业,又是文化产业。这一双重特征决定了期刊社在项目合作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空间。当前,许多期刊社,特别是对于急需资金来源的期刊社来说,更是青睐于这一合作方向,因为利用期刊平台开展合作比起扩大发行有时要容易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

1、合作举办会议及论坛活动;

2、合作进行稿件征集;

3、合作进行行业评比、评选活动;

4、合作进行各种岗位培训。

合作方愿意投资这些活动,有的是因为看中了这一行业期刊在内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有的则完全是从经营的角度来合作。不管怎样。这些合作都离不开期刊这一有形物,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合作项目的跟进往往会促使刊物适时进行改版,以服务于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三、利用版面合作

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但现在的版面合作更多的是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如果仅从期刊的统一性而言,版面合作的分散性是很致命的。曾有一本法制类的期刊,在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下,把一本期刊一分多版,哪个部门出点钱,就登哪个部门的文章,完全没了办刊思路,其后果可想而知。但是,版面合作的灵活性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能够把各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杂烩”同样也是一种美味,能够得到“食客”的认可,给“厨师”们带来预期的效果。

四、期刊外包

这种方式期刊社基本不用,但现实中存在。其方式主要有主刊外包和合作出版地方版。一些期刊社图省事,在外包时常常把印刷、出版、发行都包给合作方自行经营,期刊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空壳社”。

许多期刊社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派生出一些新的合作出版活动,这些合作无形中挑战了许多期刊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同时也挑战了一些期刊社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当前,我国期刊业的资金和资本实力还很小,如果光靠自身自我积累式发展,难度很大。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来引进外部资本,缩短期刊业的成长期,对于期刊本身来说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要让期刊做强做大,最重要的还在于要依法办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这样才能让合作出版真正地成为盘活期刊的有效途径。

合作出版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投资者投资期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资产增值,这样才有实现再生产的可能。在现有体制下,期刊与资本的联姻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化解。

一、合作双方权责之分

期刊与投资者合作,通常以经济目标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下,杂志社以品牌与发行许可权、广告经营权及有形资产入股;投资者则以资金投资八股。按照现有的政策规定,总编或主编必由期刊社选派,领导编辑部,完成杂志内容的生产;而总经理多由合作方选派,领导经营部门。完成经营工作。总编辑(主编)和总经理则分别对杂志社编委会和公司董事会负责。在这种二元化的管理体制之下,总编辑与总经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谁说了算”的问题,就容易产生编辑与经营背离的后果。双方所希望的合作前景注定会受到影响。

二、合作出版应作长远的安排

期刊的市场培育期长,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是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资,更不是投机。在这方面,选择的投资方应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规范的合作只可能有双赢的结果,而没有单赢的可能。合作双方是利益相关者,而不是竞争对手,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对待自己的伙伴,坦诚相见,建立互信基础上的良好关系。但是,按照现行出版政策,业外投资者只能进入经营环节而不能进入编辑环节。漫长的投资回报周期以及政策方面的限制,极容易让一些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年前,有家公司曾和本人从业的期刊社签订了合作出版合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投资方向有所偏离,立马就中止了合作。有的投资者为了尽快获得市场回报,在没有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凡此种种,势必导致刊物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读者群,结果往往是投资者在投入一定资金不见收益后便匆匆退出,而刊物本身也很难全身而退――既丢失了老读者,又没有找到新读者,更没有获得广告支撑。甚至还会陷入因分手带来的各种经济纠纷而难以自拔。因此,建立长远的投资计划和互信坦诚的良好关系,才能促进合作出版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合作出版的最终目的应为打造品牌服务

期刊经营,说到底是品牌经营。为了求发展,一些期刊采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式,模仿成功期刊的办刊模式,这无疑是一条迅速打造期刊品牌的捷径。对于合作者双方,时时刻刻都应该为打造品牌服务。只有品牌在才能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些期刊社的合作者来了不少。但能够成为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却是少之又少。归根结底就是,在利益面前许多人往往只注重自身的贡献。而忽视了品牌的塑造,这是极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期刊社一方,通过合作来壮大自己是根本目的。同样,打造品牌,熟悉媒体经营体制和机制,学习对方的操作经验和专业能力一样值得高度重视。唯如此,期刊的品牌树立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上一篇:树立读者意识 强化期刊竞争力 下一篇: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特色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