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做好长跑的准备

时间:2022-08-22 01:52:33

我已做好长跑的准备

总裁名片

石志成,新加坡籍,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管理学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注册金融理财师,拥有近二十年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工作经历和近十年担任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经历,曾任荷兰银行新加坡公司首席执行官、汇丰银行资产管理新加坡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外合资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作为信诚基金的掌舵人,举家从新加坡迁到中国内地,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迎接新挑战的职业选择。当时很多人问我,这是不是一个冒险的决定?而对于信诚基金于2005年9月30日成立,成为国内第49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有人不解:为何要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机进入中国基金业?我们是否做足了准备?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53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市场竞争全面升级,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显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基金业的鲜明写照。

根据晨星(中国)评级的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0日,去年排名前10位的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9.19%,后10名则为-3.36%,基金业绩出现明显分化。而去年第四季季报显示,前10大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基金资产总规模的70%左右,其管理的大多数基金业绩居前,而一些资产管理规模不到10亿的部分基金公司已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应该承认,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环境与我曾经身处的新加坡市场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坚信,未来不是不可为,只是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新兴市场,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对此,我已经做好了“长跑”的准备。

中国基金业自1998年诞生以来,一直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从管理规模上看,短短六年多的时间,整个行业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4000多亿元;从产品种类来看,基金产品层出不穷,且产品创新速度非常快,甚至包括LOF(Listed Open-Ended Fund,即上市型开放是基金)这种在国外成熟市场也不多见的产品。从制度建设上看,2004年《基金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出台对基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这些都为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相当牢固的基础。

举家搬迁是我个人对于新岗位的一个重要注解,苦练中文也是我每天所做的必要的功课。目前,我和家人都已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我的中文水平也是一日千里。安居才能乐业,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才得以专注于拓展公司业务。说到底,选择投身中国基金业是我本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当前,中国基金市场正处于成长初期,市场发展不过短短几年,市场渗透率低,不足2%,而在成熟市场这一比例达到了40%。中国基金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去年银行系基金的陆续成立和未来保险系基金的破题,以及外资基金公司的不断出现,中国基金业的蛋糕将越做越大。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依据:首先,中国居民储蓄量巨大,但投资不足其10%;其次,目前市场上投资工具有限,投资者可挑选的余地不大;再者,投资者仍不够成熟,在任何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教育都至少需要10年以上;最后,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

同时,我也坚信,正在进行中的股权分置改革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此外,还有一个可喜的现象,除了重视首发之外,中国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和渠道已经在做持续营销、定期定额等方面的努力,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目前基金发行方面的困难,也能吸引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未来,随着基金公司经营理念和投资者观念的转变,中国基金市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能做到在市场行情即将爆发、投资者教育十分完善、准备相当充分的时点进入这个行业,当然会很理想。但是,只要我们看好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当前短期内的市场低迷并不会动摇我们的信心。

中国基金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行业。未来,信诚基金希望在资产管理规模上达到前五名的位置。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就像跑马拉松,现在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充分结合中外股东的优势,并把保诚集团在其他亚洲新兴市场和华人市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国,开发适合的产品,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完成人生梦想。

上一篇:一个村庄的“非正常”保险 下一篇:投资、外贸增长过快 凸现产能过剩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