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通调神机法治疗持续性失眠症

时间:2022-08-22 01:30:09

针刺通调神机法治疗持续性失眠症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持续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门诊治疗的43例持续性失眠症患者,行针刺治疗,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达86%,治愈率为27.9%。结论:针刺法治疗持续性失眠症方法简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刺持续性失眠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8-0372-03

西医将失眠归属于神经衰弱,以经常不得安睡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不深熟,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可彻底不眠。临床可分为起始失眠(入睡困难);间断失眠(间歇,不宁的睡眠);终点失眠(后半夜醒后不能再入睡)。失眠患者多伴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乏力等症。失眠可短暂,也可持续,短暂性失眠通常持续几天或几周。持续性失眠是指超过3个月时间。中医学将之称为“不寐”、“不得眠”等。笔者采用针刺通调神机法治疗持续性失眠症,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将诊治的病例作一临床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3例持续性失眠患者系我院门诊2005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2岁,平均52.3岁。病程最短者4月,最长者25年。其中每夜服安眠药的有26例,偶服安眠药的有10例,不服安眠药的有7例。

1.2诊断标准[1]

有典型的睡眠障碍,睡眠不足6 h,失眠时间超过3个月;睡眠潜伏期长(长于30 min);觉醒时间增多,每晚超过30 min。白天出现头昏、头晕、乏力等症。

参照《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中失眠的辨证分型,分为以下五型:(1)肝郁化火型――不寐而兼见头痛,头晕目眩,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2)痰热内扰型――卧寐不安,少寐头重,目眩,腹中不舒,吞酸恶心,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3)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入寐多梦,稍寐即醒,心悸不安,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干少津。舌质红,少苔或薄白苔,脉细数。(4)心脾两虚型――难寐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5)心胆气虚型――多梦,少寐或不寐,寐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或怯弱多虑,气短倦怠,坐卧不安。舌淡,脉弦细。在43例患者中,肝郁化火型13例,痰热内扰型4例,阴虚火旺型13例,心脾两虚型7例,心胆气虚型6例。

1.3治疗方法

主穴:

人中,神门(双)。

手法:人中穴直刺,雀啄刺,使患者感酸、胀、麻、痛,以泪盈盈为度。神门穴轻刺半寸,以酸胀为度。

配穴:

(1)肝郁化火型――风池,太冲。(2)痰热内扰型――中脘丰隆,内廷。(3)阴虚火旺型――复溜,太冲。(4)心脾两虚型――补太白 ,三阴交。(5)心胆气虚型――风池,合谷,丘墟。

以上诸型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7 d,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2]

睡眠效率值(简称睡眠率):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简称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睡眠质量:一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二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三级――睡眠率50%~60%,轻度睡眠障碍;四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五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以上,停服安眠药;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药量减少3/4;无效――症状如前,睡眠率没有变化,靠安眠药维持。

2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见表1。

治疗结果统计:接受治疗的43例患者,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27.9%,有效率为86%。

3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48岁,患失眠症20年。每晚服舒乐安定4片仍彻夜难以入眠,伴心悸抑郁,烦躁不安,头晕头痛,倦怠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不寐。分型:肝郁化火。取穴:人中,神门,三阴交,太冲。治疗5次后,能够入睡3 h,舒乐安定每晚服2片,心烦有减,头痛不显。治疗15次后,每晚能睡眠6~7 h,睡眠率达80%,上述症状消失,停服安眠药。

4讨论

失眠症病机复杂,原因很多,最终都引起神明受扰,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因此法当调理神机为先,故取用人中、神门为主穴。

人中是督脉经穴。中医经络理论表明:督脉入脑,总督一身之阳气。人中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处,局部解剖表明,人中穴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临床观察到,当针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足够时,引起泪核的兴奋,产生反射性的泪液,而流泪的出现标志着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和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而这两类神经纤维同时分布有在脑微血管壁上具有舒张微血管作用的神经介质。因此,针刺人中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作用。暗合了中医督脉络属于脑学说:在经脉中督脉与脑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中具有醒脑开窍、调理神机之功能。

神门为心经的原穴,位于少府之下,以示心气出入之门户。针刺神门可开心气而调神明。对神门穴研究表明,针刺神门可激活颞叶,改善大脑的功能。故针取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开郁散结之效。

人中与神门,两穴相配,共奏益脑安神之功。脑主神明的生理活动是以五脏所产生的气、血、精、津液为基础的,故脑和五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须对不同的病机随症选用。

现代神经医学表明,失眠的基本病理是由于大脑的抑制和兴奋功能失调引起的。而针灸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整作用,针灸刺激传入脊髓后角,通过网状脊髓束上行达到脑干网状结构,通过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调整大脑皮质兴奋性,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减弱而上行抑制系统增强,从而治疗失眠。现代研究证实,睡眠不是脑活动的简单抑制,而是一个主动过程。有人认为,在脑干尾端的上行抑制系统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层,并与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的相互转化,而电针疗法充分发挥了这一主动过程,调节睡眠的可能机制是:调节了脑干中的5-羟色胺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的含量,间接调节睡眠。针灸本身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具有镇静作用。针灸治疗失眠可能是多种作用的综合。

参考文献

1张远惠,袁强.失眠与诊断及治疗[J].用外医学精神学分册,1996,(23):153-156.

2陈幸生.芒计透制治疗失眠症52例[J].中国针灸,2002:22(3):157.

(收稿日期:2007-06-18)

上一篇:考察台湾安成国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得到的启示 下一篇:国内益生菌制剂开发与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