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造畅想的空间

时间:2022-08-22 12:46:39

给学生创造畅想的空间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讲解课文中一个又一个的道理。解放学生,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欢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其敞开思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畅想的思维自由飞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但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想象的空间,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首先是学生课堂朗读少,其次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地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是否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过典,对课文内容是否理解。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4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1千个读者就有1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质疑是重要的。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1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的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1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4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有选择的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当做天空,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徜徉在其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孔夫子说的那句话,不能简单的传道,应该当一个引导学生的悟道者,教师应该成为那只领头雁,一旦领入美丽的天空,学生的思维就会畅想无尽。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上一篇:创客背景下的食品加工与检验实验室平台建设的... 下一篇:莱蒙湖畔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