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塔不同立地条件红地球葡萄栽培试验

时间:2022-08-21 10:27:05

甘肃金塔不同立地条件红地球葡萄栽培试验

摘要 甘肃省金塔县5种戈壁沙荒地立地类型(砂石地、砂石滩地、轻盐碱地、沙壤地、沙荒地)栽培红地球葡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沙壤地效果最好,其次是砂石地,轻盐碱地最差。沙壤地和砂石地经过开沟施肥熟化土壤后栽植红地球葡萄品质佳、结果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在正常管理下,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每667m2产量1055、962kg,每667m2产值5908、5387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 葡萄 品种 红地球 早期 丰产 甘肃 金塔 戈壁沙荒地

2008年以来,甘肃省金塔县政府积极引導农户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到2015年计划发展到670hm2。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在不占用大量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戈壁沙荒地资源,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开发沙产业、荒漠产业和防沙治沙、改善生态条件的主要措施,是特色产业和开发利用沙荒地资源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金塔县栽植葡萄的沙荒地主要分布在金羊公路两侧,以及巴丹吉林沙地边缘,土壤类型多为风沙土和灰钙土,土质为沙壤土,土层厚40~130cm,土壤贫瘠,质地疏松,透气性强,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我们根据金塔县沙荒地立地特点,经2009-2011年连续3年的布点试验研究,取得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建立葡萄园的成功经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自然条件

甘肃省金塔县地势平坦,海拔1240m,属于温带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0℃,平均年降水量59.9mm,≥10℃年活动积温3249.1℃,日照率72%,年日照时数3193.2小时,无霜期157天。

1.2试验设计与处理

试验设计6种立地类型:①砂石地试验地设 在金塔县城东四平湾农业开发区,试验面积15hm2,春季挖宽1.2m、深1m的栽植沟,沟底铺20cm厚的农作物秸秆,然后回填由有机肥、磷肥、熟土、沙组成的混合土;②砂石滩地 试验地设在金塔县城南金水桥农业开发区,试验面积6hm2,秋季在砂石滩地上垫60cm厚的耕作层土,春季挖宽1m、深0.5m的栽植沟,回填由有机肥、磷肥、熟土、沙组成的混合土;③轻盐碱地 试验地设在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六组,试验面积4hm2,秋季挖宽1m、深1m的栽植沟,沟底铺一层清河沙,再铺农作物秸秆,然后回填由有机肥、磷肥、熟土、沙组成的混合土;④沙壤地 试验地设在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大泉湾村,试验面积7hm2,春季挖宽1m、深0.8m的栽植沟,沟底铺20cm厚的麦草,再回填由有机肥、磷肥和沙壤土组成的混合土;⑤沙荒地试验地设在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农场,试验面积3hm2,秋季挖宽1.2m、深0.8m的栽植沟,沟底铺20cm厚的玉米秸秆,再回填由有机肥、磷肥和沙壤土组成的混合土;⑥棉花地(对照) 试验地设在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农场,试验面积3hm2,开沟施肥熟化土壤方法与沙荒地相同。

1.3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葡萄品种为红地球,2009年4月下旬采用1年生扦插苗建园,栽植行株距4.5m×0.8m,每667m2栽植185株。架式采用倾斜式小棚架,灌溉采用沟灌节水方式。苗木栽后观察记载萌芽期、新梢生长期、新梢成熟期、落叶期,成活率于栽植当年8月调查,越冬存活率在翌年春季葡萄出土后至新梢开始生长前调查。葡萄越冬防寒措施采用实心“一条龙”埋土法,下底宽1.2m,上顶宽0.5m,厚0.6m。葡萄成熟后,测定产量、穗重、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TD-45手持式折光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立地条件对红地球葡萄成活率和营养生长的影响

5种戈壁沙荒地经土壤改良后均可栽植红地球葡萄,其中,沙壤地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砂石地,沙荒地居中,砂石滩地较差,轻盐碱地最差。苗木从栽植到萌芽所需天数沙壤地最短(28天),其次为砂石地(30天),轻盐碱地最长(38天);苗木成活率沙壤地和砂石地、棉花地(对照)在90.0%以上,轻盐碱地只有67.0%;新梢生长量沙壤地和砂石地、棉花地(对照)在110cm以上,轻盐碱地仅55cm;成熟枝蔓长度沙壤地和砂石地在70cm以上,轻盐碱地在40cm以下。这说明在轻盐碱地上建立葡萄园成功率较低,沙壤地和砂石地由于土壤渗透性好,地温上升快,葡萄萌芽早、生长快,苗木成活率也高(表1)。

2.2不同立地条件对红地球葡萄越冬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6种立地类型栽植的红地球葡萄苗木,春季4月25日左右出土,轻盐碱地萌芽最迟,其次是砂石滩地,砂石地、沙壤地、沙荒地和棉花地(对照)萌芽均早;砂石地、沙壤地和棉花地(对照)新梢成熟期分别比砂石滩地、轻盐碱地、沙荒地提前3~21天;轻盐碱地栽植的葡萄苗木越冬存活率仅为63.5%,砂石滩地为76.2%,砂石地、沙壤地和棉花地(对照)均在90.0%以上,这说明在砂石地、沙壤地和棉花地建立葡萄园成功率高。同时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轻盐碱地、砂石滩地由于土壤通透性不良,受不同程度的盐碱危害,葡萄新梢停止生长晚,在越冬埋土前没有正常落叶停止生长,新梢成熟度差,不利于葡萄枝蔓的安全越冬,这是造成越冬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2.3不同立地条件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与棉花地(对照)相比,沙壤地栽植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所提高,砂石地与棉花地(对照)相当,而其他3种立地类型均不如棉花地(对照)。在果实品质方面,单穗重沙壤地比棉花地(对照)多79.0g,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分别比棉花地(对照)少329.0、289.0g;单粒重沙壤地比棉花地(对照)多1.1g,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分别比棉花地(对照)少4.0、3.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沙壤地比棉花地(对照)高0.50百分点,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分别比棉花地(对照)低4.20、3.00百分点。在产量方面,沙壤地、砂石地与棉花地(对照)栽植的红地球葡萄均于第2年开始结果,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沙荒地均于第3年开始结果;3年生树每667m2产量沙壤地比棉花地(对照)高130kg,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分别比棉花地(对照)低240、203kg。

3 小结

(1)甘肃省金塔县戈壁沙荒地5种立地类型通过开沟施肥熟化土壤后均能栽培红地球葡萄,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以沙壤地、砂石地栽培效果最好,其次是沙荒地,轻盐碱地和砂石滩地效果较差。沙壤地和砂石地土壤渗透性好,蓄肥保水能力强,地温上升快,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纵深生长,栽植的红地球葡萄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佳,在正常管理下,栽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年每667m2产量1055、962kg;而轻盐碱地、砂石滩地土壤通透性不良,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行间土壤内的部分盐碱向栽植沟运动,表层土壤内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盐类,从而影响葡萄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容易产生生理性脱水,致使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受阻,结果迟、产量低、品质差,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2)本试验在不占用大量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戈壁沙荒地资源栽植红地球葡萄,具有深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上一篇:杏大果晚熟新品种濮杏1号的选育 下一篇:金晶梨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