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师礼仪素养

时间:2022-08-21 07:47:30

浅论高校教师礼仪素养

摘 要:随着大学扩招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占到青年总人数的15%,大学承载着更加重要的时代使命。据研究显示,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是先接受老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源泉―教师,其礼仪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及教学的质量以及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礼仪素养:12种素质与教师礼仪素养;高校教师更要注重尊重;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体现在“用心”。

关键词:礼仪素养;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用心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64-02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诚然,教师是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职业承担着如此之重任,那么对于这个职业我们又有怎样的要求呢?古人云:“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简而言之,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能力和素质。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而素质主要体现在师德、人格以及涵养等方面。如果把前者称为硬件建设,那么后者则称为软件建设。关于硬件建设,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校,都有一套严格的教师选拔和聘用制度。特别是大学,在职期间还有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晋升考核制度,并注重师资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使得教师在技术能力方面不断提高。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由于涉及师德、人格以及涵养等不容易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内容,其建设就显得更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媒体上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比如不注重品德修养、不注重仪容仪表、不讲究言谈举止,不注重人际交往方式等有关教师礼仪修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本应神圣而光辉的职业因为礼仪素质的偏低而导致在大众心目中形象的损坏,值得深思。

一、教师礼仪素养的蕴含

1.教师礼仪素养的含义

所谓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及体现的道德素养。

2.教师礼仪素养的基本功能

第一,自律功能。教师礼仪是自觉的,而非强加的。正如前面所说,它不能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去衡量、考核,这种自觉性源于自我意识,是积极主动地去实现的一种要求,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积极地加工,从而塑造更完善的自我。

第二,教化功能。学生接受知识的前提是接受了教师,我们会因为欣赏一个人而去接近他,甚至模仿他。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决定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会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心理学的“首轮效应”),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划定距离―是可亲可信、还是反感讨厌?由此可见,学生情感因素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以提高质量。

第三,调节功能。良好的教师礼仪素养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剂。这里的社会关系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和矛盾,而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促进良好关系的形成,减弱摩擦和矛盾。

3.教师礼仪素养的现实意义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身上不仅具有“人”的丰富性,还具有“示范”、“楷模”的特性。因此,在礼仪上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与气质,也代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穿着得体、打扮适宜、举止大方,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如果不当,不仅损害了个人形象,同时还会给受教育者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说,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成为讲究礼仪素养的典范。

二、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特点

1.所在团体的特殊性―大学

大学,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张扬的是深沉的、博大的、批判的、追求新知和真理的大学精神。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也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它既反映出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也折射出一所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内在气质。

2.从事事业的特殊性―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肩负着三大职能:一是根据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书育人;二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以科学促进教学;三是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所从事的不仅仅是教学,而是在领会教育内容时能钻深钻透、挖掘其中的精髓,并通过服务社会进行实践,然后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回眸深思,在此基础上再回到课堂。如此一来,高校教师就不单单是用书本上的知识来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事理的洞见、用饱满的激情以及活跃的灵魂从事教育。

3.面对对象的特殊性―大学生

大学生无论是在身心发展,还是知识经验等方面都与中小学生、社会青年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一在身心方面,大学生一般年龄在18~25岁,处于青年中期,对事物有一定的感知水平,在心理上又有情感丰富、求知欲强、思想活跃等特点。其二在知识经验方面,由于经验的积累、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对问题、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三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是初步定型阶段,也是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此时,高校教师不需要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应该是“教唆员”,而是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的方式、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鉴于以上三个特殊,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建设更为重要。

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礼仪素养

1.12种素质与教师礼仪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经过40年时间,通过收集9万名学生的信件,概括总结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如图1)。不难看出,在保罗博士列出的好教师的12种素质中,友善的态度、尊重、良好的仪表、良好的品性以及宽容等都与礼仪素养有关。

2.高校教师更要注重尊重

尊重是礼仪素养的核心,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前面提到,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定型关键时期,已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即将面临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高校教师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更好注重尊重,以身试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尊重他人在社会立足中的重要性。

3.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体现在“用心”

礼仪素养的养成不同于技术能力的掌握。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技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它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长期的积累。但是,礼仪素养的习得更多体现的是“用心”。小时候,都知道见到熟人要问好,要使用文明用语,要和小朋友、同学友好相处,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为什么大了,接受了更高等的教育,而且成为“人师”,反而却“不会”了。

总之,就高校而言,大学生经过四年系统而专业的学习生活,即将面临社会的考验,考验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优秀的建设人才,而这种考验更是取决于我们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效果、科研成绩来检验,而个人礼仪素养则是通过仪容仪表、一言一行、待人处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即将成为“社会人”的大学生,要由社会来检验。因此,高校教师在礼仪素养方面的一点点“用心”,小则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大则关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50-53.

[2]袁满.当代教师礼仪与师生关系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1(5):176-177.

[3]巨红梅.教师礼仪及起作用研究[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1(5):119-120.

[4]马艳丽.浅谈教师礼仪[J].科学之友,2010(18):144-145.

[5]邓洪武.技师学院教师礼仪的修养与提升[J].职业,2011(23):66-66.

[6]万爱莲.师范院校开设教师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7):111-112.

[7]马美琴.注重教师礼仪提升职业形象[J].潍坊学院学报,2011,10(3):118-120.

[8]朱昕.教师礼仪-谈教师服饰礼仪[J].陕西教育:高教,2009(5):115-116.

上一篇: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