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EGP+EOP+ESP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

时间:2022-08-21 07:42:50

浅议EGP+EOP+ESP模式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

[摘要]建构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和突出高职教育职业特点的教材体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探讨在其学院尝试的EGP+EOP+ESP英语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健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EGP+EOP+ESP模式;教材建设

1.研究目的

教育部在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其未来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需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指出:“该《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且“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也已经成为构成高职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中所倡导的工学结合,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下,本课题组在四川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EGP+EOP+ESP英语教学模式的尝试,即在已经实施的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将公共基础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泛工作环境下的职业英语(EnghshforOccupationalPurposes)和建筑类专业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rses)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英语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具有高职教育职业特点和体现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体系就成为此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因此,针对目前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对全院7个系X个不同专业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本文旨在依据调查中的相关数据和发现的问题来探讨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2.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现状的分析和反思

2.1编写理念。

通过整理分析英语教师的访谈结果,80%的教师认为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几种教材的编写大纲并不统一,有的教材是依据《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编写的,如《大学体验英语》、《新视野英语》等,有的教材则是依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编写的,如《实用英语》等,在教材的使用上出现“多本多纲”的混乱现象。另一方面,有些教材所谓的“交际法教学”或“任务型教学”的编写理念在教材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设计教材的内容,使得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受到教材的制约,达不到培养学生英语实际交际的目的,也更无法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助力。

由此看来,强化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并且充分结合高职教育重视职业能力的特点应该是高职英语教材编写的最基本依据。

2.2教材形式。

对教材形式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同层次中的学生认为本层次的教材编排合理的高于认为一般的和认为不合理的;认为教材图文精美有趣味性的比例则几乎都是比例最低的;对配套教材的问卷比例中,A层次的同学认为一般的最多,B、C层次的同学认为配套材料丰富的最多;但对配套教材的课外使用率中,A、B层次的同学的使用率高于c层次的同学。

由此说明,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所使用教材的图文形式和趣味性都是不满意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于教材的阅读兴趣,从而也会影响学生对教材所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关注度和持久度。

2.3教材内容。

分析调查中的数据发现,学生对词汇和语法掌握方面,同层次的学生中,A层次的学生认为掌握较为容易的比例最高,占84%,B层次的学生次之,占48%,C层次的学生最低,占18%。由此看来,这个比例排列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程度相吻合;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教材本身在分类指导的作用上还有所欠缺。在文章题材和体裁上,三个层次的学生表现出相似性的反应,即对和自身生活和经历接近的题材关注度最高,但同时都表现出对丰富题材的教材更感兴趣。这说明丰富且贴近生活的真实性高的题材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语言活动设计方面,三个层次的学生反馈的比例虽不同,但最低项却相同,即交际和任务型活动设计合理且丰富。也就是说三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语言交际任务活动并不满意。

3.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确立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的教材编写目标。

Cunningsworth(2002:vi)认为,教材应和学习者的需求以及语言学纲的目标相符合,不仅应该体现出学习者当下和未来对语言的使用需要,还应体现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Breen和Candlin也认为,教材好坏的关键就在于教材的编写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甚至把学习者对教材的反馈也看成是选择新教材的部分需求分析;教材的内容也由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教材也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资源而是成为了课堂活动的提供者。教材就是为学习者的需求而服务的。大多数学生选择和接受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可以获得专业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一定的职业能力,为未来顺利进入专业岗位打下基础。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要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也遵循着这一基本需求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而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目标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

3.2强化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的教材编写理念。

英语教材的编写都是依据了一定的语言学和教学法的理论为依据的。交际教学法理论不仅是目前英语教学中引人瞩目的教学理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编写中至始至终都应该贯彻“交际法”的运用,使学习者能够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辅助学会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Cunningsworth(2002:vi)认为,教材应该提供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JoMcDonoughChristopher和Shaw(1993)也非常强调“交际法”的运用,并且在教材设计和大纲编写中体现充分。教材是否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从而创建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判定其是否贯彻“交际法”的重要指标,也是“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3.3明确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特征的教材使用对象的层次指向。

就目前来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力基础落差较大的现实情况,“因材施教”的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有所帮助的。高职英语的教材建设也应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给予更为明确的层次指向,使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贯彻得更加彻底,以弥补现阶段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目前实施的分层教学是按照学生入校时的英语高考成绩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教材则是按照课文的选材的难易程度大致做了一个梯度划分,实际上教材在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依据的都是统一的大纲或几乎相近的标准,只是对等级考试做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正因为并没有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对教材进行分层,在各个层次中的部分学生前期完成了等级考试的要求后教材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弱了,而在教材学习中正碰上教材由易转难的阶段,没有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会觉得英语的学习更加艰涩难懂,即使是通过了等级考试的学生也会因为学习目标的不明确而降低学习热情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英语教材的建设还是应该本着《基本要求》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基础确定教材在词汇、语法、课文、基本技能训练等的编排内容和难易程度,以达到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标准,但同时在同一层次内部教材的目标应是一致的。这样就有助于更好地帮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能力培养上有进步的空间和可能。

3.4以“基础英语+泛工作环境下的职业交际英语+行业专业英语”为教材建设的结构模式。

因为英语在各个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使用,英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使用于职场环境和各个专业领域,而且,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也让高职英语教育本身就脱离不了其职业性和行业性的特点。换言之,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只是高职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只有在真实的职场环境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刘黛琳,2009)。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普遍薄弱,如果没有基础英语的学习和积累,职业英语和行业专业英语也会觉得特别困难。因此,以“基础英语+泛工作环境下的职业交际英语+行业专业英语”为结构建构高职英语教材既体现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能使教材内容更好地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形成和发展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教材应该完成从基础英语的学习内容向泛工作环境下的交际应用热点内容和专业领域英语基本内容逐层过渡的过程。整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或三册。第一部分是基础英语部分,教材应该将英语的共核部分由易至难的编排,注意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的特点,不要将语法部分涉及得过于面面俱到,在篇章内容上应该注意题材丰富广泛,体裁多样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世界观,培养人际交往中的人文素养;在第二部分的职业交际英语中,主要以特定的不同职场环境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实际运用各个职场环境中的词汇、惯常表达方式和常用句型等等,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大量训练学生的听说的能力,并且通过不同职场环境中应用文的写作和相应文章的阅读积累泛工作环境下的基本职业知识;第三部分的行业专业英语的编写则应重视对行业岗位职责、流程和能力要求的分析,不将其流于对某篇专业英语文章的断章取义的枯燥翻译,也不将其沦为等同于基础英语学习的篇章编写模式的翻版,而应该是以行业流程为基础,编写类似于此行业的工作流程书的教材,并且同样应创造更多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任务和活动,比如利用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合作、或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由于一些工艺技术更新得很快,还应注意材料的时代性,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和任务中掌握较为前沿的专业词汇、读懂基本流程图或者工作文件、学会并实际运用这些专业英语进行沟通交际。

教材的三个部分独立成册但前后应该相互衔接,有效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不仅从知识上提升自我,而且达到从人文素质的培养到职业知识的积累最后到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的完善过程。

3.5以提高学生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宗旨的教材形式的多样化。

在整体教材建设中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编排形式上应该避免形式单一,多附带图表等,以克服英语教材尤其是专业英语教材呆板的形象。配套的自学材料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能,开发网络辅助教学软件或平台,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结语

能突出高职教育职业特点并强化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建设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整个教材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和课程设置的保障,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以及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更重要的是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中心。只有这样,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才能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与未来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