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及成效

时间:2022-08-21 04:46:04

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及成效

摘要 介绍了梅州市发展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该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并分析了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成效;广东梅州

中图分类号 S7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25-02

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林业示范市的目标,按照建设特色宜业宜居的美丽梅州的要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为重要抓手,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强化生态功能,积极引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提升生态优势,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1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梅州市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林区秩序明显好转,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79%,成为广东省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梅州市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部分路(河)段两侧森林生态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部分路(河)段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山地森林质量不高、林相层次简单、景观类型单一。这种状况与建设特色宜居的美丽梅州、创建全国生态林业示范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进行复绿美化、林分改造,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加快推进交通主干线两侧、江河两岸、城镇周边宜林地区的造林绿化,已成为新形势下梅州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景观林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和景观建设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2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

2.1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法

根据梅州市的自然生态分布、交通情况、景区景点布局等资源,统筹协调山、水、田、林、路和城乡,采用“线、点、面”相结合的形式,将梅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景观长廊,促进梅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发挥。“线”,即以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5 m林带作为主线;“点”,即将城市的各个出入口、景观节点进行绿化,形成景观两点;“面”,即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两侧1 km可视范围内林地纳入建设范围,使生态景观更具区域特色,同时还可完善区域生态安全功能。

梅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主要涉及主干道隔离网内绿化景观带、主干道隔离网外两侧25 m绿化景观带、主干道两侧1 km可视范围生态景观带、江河两岸生态景观林带等4种类型。一是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土地等采用植苗方法进行人工造林;二是对疏林地、残次林应及时进行补植套种,以保证生态景观林带的完整性;三是对于绿化景观效果不尽人意的林分应进行重新改造,使最终效果达到满意;四是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需要进行封育管护,以使其能够长期保持较好的景观效果。

2.2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

2011年,梅州市已完成全市生态景观林带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对梅河高速及其延伸段、天汕高速梅州至丰顺段等2段省示范段300 km进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主要以“万紫千红长廊”为主题,树种以红花紫荆、黄槐、紫薇、复羽叶栾树(国庆花)为主,配置夹竹桃、大红花、勒杜鹃、鸡冠刺桐、枫香、山乌桕、香樟、木荷、秋枫、阴香等树种,形成“万紫千红”为主调的森林生态景观。

3 取得效果

3.1 突出林业转型发展功能

通过补植套种、林分改造、封育管护等措施,改变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低效林多,优质林少;沿线桉树多,乡土树种少的现状,推动森林资源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更好地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优化提升阶段的目标任务,为建设最好林相、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打好基础。

3.2 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功能

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大规模的生态缓冲带和防护带,进一步增强全市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在江河两岸、大中型水库周围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作用。通过打通森林斑块连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走廊,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充分发挥森林间接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3.3 突出防灾减灾安全功能

通过优化路(河)段两侧沿线森林群落结构,完善以公路河道防护林为基本骨架的森林抗灾体系建设。在增强森林自身抵御病虫害能力的同时,提升防洪护岸、防风固堤和抵御山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3.4 突出建设宜居城乡功能

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景观林带,是建设特色宜居的美丽梅州的重要内容。结合“绿满梅州”大行动、创建生态镇村、建设名镇名村示范村、实施封山育林、“万村绿”行动等,优化城乡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城乡森林系统的自然连接廊道,有效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宜居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3.5 突出区域形象展示功能

交通干线是客流、物流的集中地,是社会各界了解梅州的重要窗口。通过抓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江河两岸、风景名胜区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林带建设,注重从形成景观的角度统筹安排花(叶)色树种,形成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景观带,增强林带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示梅州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3.6 突出多元多维发展功能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不是单纯的林业工程,要与旅游、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打造绿化美化生态化品牌,形成生态旅游的新增长点。选择有条件的绿化带建设林业宣传基地,推广现代林业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文明形成。

4 参考文献

[1] 陈尖,黎明.浅析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效益和设计路径[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70-73.

[2] 杜钟生,杜斯川.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的设计理念[J].湖北林业科技,2012(3):74-76.

[3] 张宋英.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简析[J].中国林业,2012(7):59.

[4] 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 28(1):96-99.

[5] 王小纪,张军灵,郝剑.西安市白鹿塬直观坡面生态景观林规划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1):19-21.

[6] 刘建明,钟小山,张宏伟.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88-92.

[7] 李团胜,程水英,韩景卫,等.黄土高原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J].生态学杂志,2002,21(5):78-80.

[8] 李团胜,程水英,曹明明.西安市环城绿化带的景观生态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4):20-23.

[9] 陈尖,黎明.广东打造全国最好林相[N].南方日报,2011-09-15.

[10] 黄应来,林荫.优美生态:幸福广东新期待[N].南方日报,2011-09-15.

上一篇:海安县绿化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浙北平原大棚非洲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