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去岁月的审视

时间:2022-08-21 04:05:40

审视一张老照片。

在这里你看见了那真正的过去。看见了那时代的屋宇,那时代的摆饰、服装,以及那时代的时尚表情,你感到了他们的时代情绪。对岁月的怀念给人以沧桑之感。而对历史的追踪,敬畏之余,更感到悲凉。这里有抒情,也有认知。

泓莹的《鼓浪烟云》,就是这样一张老照片。作者在这里提供了历史生活的长卷。因为它有一个广阔的题材,一个南洋华侨发家史的题材。

作者的才力在于她的细节描写。在那些细致的描叙中,场景就这样充满了色彩、声响、光影、气息,如身临其境。这些工笔画卷确实提供了近代特定的地域生活的画面,展示了南洋。蓬勃但幼稚的商业气息培养了从封建经济出身的华侨们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那些挑货郎担的唐山客们总有一些会脱颖而出,进入巨商行列。这就是作品的主人公苏甸。

作者细致地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鼓浪屿。这里有刚开放的鼓浪屿,一面供着保生大帝,一面已经有了拉丁字母拼音的闽南话《圣经》了,也有放大了脚向修女们学习西医的女性。唐山客们更热衷于介绍从番邦得来的新知识,以印证新的西方知识的可行。朝代换了,鼓浪屿成为成熟的租界,大量的的东西文化的融合,但也看得出未经洗磨。它自行糅合着可融合和不可融合的一切,形成所谓的“洋场文化”,形成鼓浪屿文化特有的温馨气息。

这些场景所提供的“老照片”耐得住细细观赏,细细咀嚼。但《鼓浪烟云》是一本小说。这绝对是照片无能为力的叙述。就这个题材来说,它还真算得上当代小说中的凤毛麟角――南洋华侨家族史。就时间和空间跨度来说,都可以说一部长河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类题材就不多。

像一切长河小说,作品构架很大,时间在半个世纪之间,经历了中国的三个朝代,展现了南洋在殖民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作者极力想写出的是唐山客们那种挣扎与成功的历史环境,和作为鼓浪屿寓公后的豪奢与败落。地域则在中国闽南与东南亚岛国之间,展示了广阔的生活风貌。不过,作为一部家庭史,作者重点似乎是在写家而不是写史。作者提供了必要的时代背景,但就是作为主人公个人奋斗史而言,历史情节也比较苍白,未能展现那艰难的每一桶金的积累与那不可违避的政治风云。苏甸很容易地发了家,而他决定回国,也只是他简单的爱国情结。他决不愿做番佬,也不甘于不平等的种族待遇。他愤懑地回国,也还有报国的理想。但国内的经济疲软,合作缺人,加上不可回避的土匪纠葛,要做的事不能真正付诸实现,还遇到很多缺失,而家事却又在一片繁华景象中显出下坡的迹象,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再有豪情也显得空洞无力了。

这种工笔描写当然是现实主义的,大概因为是写旧时代的风物吧,作者甚至追求古典风格。几个主要人物都写得过于简单,如与主人公纠缠对应的猫王,沉溺于鸦片的聪明俊秀而又放纵任性的男孩,没有展开有层次的心理内涵,未免失之扁平。但写到某几个女性形象,却也接受了后现代的熏染,不正面写她们理性思想,而用大量的情绪抒发或情景烘托,以表达那些隐晦而又流动、若即若离、暧昧不明的情绪,以至有些人物性格看来很幽杳,有些莫测高深,有时甚至用了超自然手法,但也耐看。

泓莹出生在鼓浪屿,写下中国走南洋的华侨们,是她的宏愿。虽然自小耳濡目染,也掌握了不少华侨文化,但由于后来的国境隔阂、人物游离,她毕竟没能真正接触那些人们。但她勤奋挖掘,探索搜寻,阅读有关书籍,还进行了有关人物访问,历时六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稀少题材的长篇,补了我们小说题材的一些缺失,就这一点,《鼓浪烟云》就值得重视。

上一篇:文学的基本尊严 下一篇:素彩两相 映为珠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