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好,变错为宝

时间:2022-08-21 04:03:48

摘 要: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讳疾忌医,一味地回避就会错失变废为好、变错为宝的机会,就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生成。所以,在一线教学中,我们要摆正态度,敢于正视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自己的不足,提升学习能力。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如何引导小学生变废为宝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矫正态度;变错为宝;学习反思

人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这样,我们要敢于正视错误,并能探析错误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变废为好,变错为宝,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和提升技能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讳疾忌医,故意忽略,就无法做到“过而能改”,错失很多宝贵的改进机会。

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因势利导,矫正学生错误的理解和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变废为宝的教学目的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纠正态度,正视错误

态度决定行动,可以说端正态度,正视错误是我们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学情,主动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学生改变观念,从主观上审视自己的不足,注重对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从无知到知的过程,出现错误,弥补错误是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杜绝伪装,痛斥那些畏错如鼠、畏葸不前的消极学习行为。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在某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上故意犯错,这样在刺激学生质疑问难的同时也以身作则,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在学习的“引导”下一步步找到错误的根源,然后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设置,以真挚的知错、认错和改错态度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视错误和利用错误资源的学习习惯。

二、错误陷阱,痛定思痛

中国有个成语叫:痛定思痛。就是反思失败经验,汲取教训提升自我的意思。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帆风顺是脆弱和健忘的,而挫折困苦却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要得意于这节课上得顺水顺风,没有错误,没有质疑。治学和治国一样,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发现大家对某个概念觉得容易理解而志得意满时,我们不妨故设陷阱,让他们在细节问题上狠狠摔一次,然后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样才能有效治疗麻痹心理,防止将来犯错。

如,教《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很可能学生都能记住这个规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不代表学生在实际中都能信手拈来为自己服务。于是笔者就通过以下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反思,生成能力: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两条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请问大家能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吗?

许多学生看到这个问题这样回答:如果7厘米这个边长是腰,其周长就是7×2+3=17(厘米);设若7厘米这个是底,其周长就是3×2+7=13(厘米)。

看看上当了吧,大家想一想,假如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分别是3厘米,底边是7厘米的话,那两腰加起来才6厘米小于边长7厘米,那是围不成三角形的!所以,虽然分情况讨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注意到细节概念导致了错误,是不可取的。

三、理清概念,泾渭分明

数学概念描述有时候会感觉相似,如果不仔细辨别,就容易混淆。小学阶段,学生的辨别认知能力亟待发展,所以学习和练习中常常会出现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错误百出的现象。当然,如果我们通过列表等形式将概念罗列到一起,让学生归纳对比,学生肯定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未必能听进去,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老师可以将相似的概念放到特定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对比。如学习分数后,许多学生对分数和比例的概念混淆不清,笔者就曾设置了如下两个试题来引导学生对比认知:

(1)一袋米重5/2千克,吃掉2/5,还剩下多少千克?

(2)一袋米重5/2千克,吃掉2/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许多学生一看就傻呆了,怎么跟绕口令似的!好多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5/2×3/5=3/2千克。还真是细节之处见真知,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第一题中的2/5后面没有单位是比例数值,而第二题的2/5后面有单位是具体单位数值,这才是题干表达的正意思。这样就豁然开朗了:第一题中米被“吃去2/5”还剩下3/5,所以剩下的重量是5/2×3/5=3/2千克;而第二题中吃了2/5千克,剩下:5/2-2/5=2.1千克。这样将错就错,引导大家通过适当的情境进行鲜明的对比,使之掌握了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和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的区别。如此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化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从整体上沟通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如何巧用错误资源进行知识生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俗话说: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小小的错误如果我们漠视,则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一线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回避错误,而是要将错误当做攀登知识高峰的垫脚石。这就要求一线小学教师必须参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挖掘资源,让学生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学到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飞洪.编错促学,演绎精彩:浅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再利用[J].新课程:中,2011(06).

[2]赵必星.以错为镜,方得正解:以“错误资源”激活小学数学教育功能微探[J].考试周刊,2009(25).

上一篇:探索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下一篇:珍护宝贝健康秘诀:便轻松,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