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博物馆馆藏北周钱币“永通万国”的保护与修复

时间:2022-08-21 03:48:28

固原博物馆馆藏北周钱币“永通万国”的保护与修复

[摘要]北周钱币“永通万国”因存世量不多而弥显珍贵。固原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12枚“永通万国”钱币,通过观察及分析保存状况,借鉴其他青铜器保护修复的操作方法与材料,对其进行了科学保护性处理,从而强化了其观赏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固原博物馆;北周钱币;“永通万国”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6-0065-02

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铸造的“永通万国”钱币,其正、背两面皆有穿郭和轮郭,郭划匀称,粗细一致,钱肉高高凸起,俊美俏丽,是当时冶铸手工业和书法艺术水平的实物例证。因其钱文和铸工精美,而与“布泉”、“五行大布”合称为“北周三泉”。但因“永通万国”钱为虚值大钱,民不乐用,且在隋开皇时多被熔毁,传世并不太多。

固原博物馆有幸从民间收藏者手中征集到了12枚“永通万国”钱币,并对其进行了保护性处理。

一、保护修复工具及化学药品

保护修复采用的工具有各型号手术刀、钝头金属刮刀(自制)、竹签、吸耳球、超声波牙洁仪等。化学药品有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丙酮、氧化银、3%苯骈三氮唑(BTA)乙醇溶液、1% 、2% Paraloid B72丙酮溶液等。

二、保护修复步骤与过程

(一)拍照、观察

12枚“永通万国”钱币为征集得来,所以无法断定是否为同批墓葬发掘,只能根据各枚钱币具体情况予以处理。因钱币出土后清理不完全,加之保存不善等原因,12枚钱币通体布满绿色锈蚀,个别混有铁红色、黄褐色锈蚀及白色钙质结垢,并混有大量泥土细沙,致使钱面字迹模糊,不可辨认,钱背轮廓边缘界限不清。个别钱币背面有毛刷涂刷留下的印痕及刷毛,疑似有清理痕迹(图1)。

1号钱币钱面通体呈绿色锈蚀,面文除“永”字部分可见外,其他字均不可辨认,被锈蚀、泥沙等覆盖;钱背除深、浅绿色锈蚀外,轮廓基本清晰。

2号钱币面文基本被覆盖在锈蚀、泥沙下,只能大约可见文字位置,其上零星散布有点状浅绿色锈蚀;钱背附着部分泥沙,但大致轮廓清晰。

3号钱币钱面除绿色锈蚀外,还混有黄褐色锈蚀及白色钙质结垢;面文中只有“万”字大约可见,其他均不可辨认;钱背被锈蚀、泥沙等覆盖,内、外郭轮廓不清。

4号钱币钱面除绿色锈蚀外,还混有黄褐色、铁红色锈蚀及白色钙质结垢;面文均不可辨认;钱背被锈蚀、泥沙等覆盖,内、外郭轮廓不清。

5号钱币钱面被锈蚀、泥沙等覆盖;面文只可看出大致轮廓,但均不可辨认;钱背通体锈蚀,有部分泥沙覆盖,内、外郭轮廓清楚。

6号钱币钱面被锈蚀、泥沙等覆盖;面文不可辨认;钱背通体锈蚀,有小面积土褐色钙质结垢,内、外郭轮廓清楚。

7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但仍能辨识字体纹路;钱背通体锈蚀,其中夹杂红褐色锈蚀及白色钙质结垢。

8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除“国”字被覆盖无法辨识,其他字体纹路基本可见;钱背通体锈蚀,其中夹杂红褐色锈蚀。

9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但仍能辨识字体纹路;钱背通体锈蚀,内、外郭轮廓较为清晰。

10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除“万”字一半被覆盖无法辨识,其他字体纹路基本可见;钱背通体锈蚀,内、外郭轮廓较为清晰。

11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永”、“国”字以及附近外郭被覆盖无法辨识,其他字体纹路基本可见;钱背通体锈蚀,有少量白褐色钙质结垢,轮廓较为清晰。

12号钱币钱面通体锈蚀,“国”、“通”字基本可辨识,其他字体不可辨识;钱背通体锈蚀,轮廓较为清晰。

因条件制约无法完成其他检测分析,只能使用最为基础的硝酸—硝酸银法,检测锈蚀样品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选择疑似有害锈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经过5%硝酸酸化,滴入5%硝酸银,液体如有浑浊或沉淀,表明待检样品中含有氯离子,需要在之后保护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予以去除。其检测结果如下:除6号钱币的锈蚀样品因含有泥沙等杂质,液体呈浅黄褐色,但无明显沉淀;其余11枚钱币锈蚀样品检测结果均有乳白色浑浊。

(二)清洗去锈

清洗是利用各种工具和化学试剂对青铜器有害的锈层和结垢层进行最小程度的去除,还原器物的本来面貌。青铜器的清洗通常分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机械清洗主要是使用手术刀、超声波牙洁仪等工具,直接剔除器物表面的有害锈及结垢层。而化学清洗是使用化学试剂和药品对青铜器上难以清除的有害锈蚀通过化学反应予以去除。

经过对1号钱币1/4面积试验块的清洗后发现,此次对钱币采取的清洗方法应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交替使用,选择的试剂是较为温和的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

第一步,对于结构疏松的泥土沙粒等,使用钝头刮刀或竹签进行机械剔除,可将70%左右的覆盖层清理掉。所用的钝头刮刀是由钢钎压扁整形而成,柔韧性、弹性极好,同时刀头圆钝不会造成青铜器表面的划痕。竹签则用于处理细小、边缘部位的结垢,可将竹签削成尖头或竹刀样式,根据清理部位的不同,加以变换。

第二步,对于较为坚硬的结垢或表面凹凸的瘤状物等,用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等溶剂进行软化,再用手术刀剔除。钱面部分因为有文字凸起,所以要格外小心。在钱文模糊、辨识度低的情况下,其他纹路清晰的钱币则可作为修复时互相参照的重要依据。对于钱背除了手术刀的使用,还可配合超声波牙洁仪进行小范围清洗。

第三步,在清洗除锈前用硝酸—硝酸银法检测,6号钱币并没有检测出氯离子,但在清洗过程中,泥沙下层发现有点状浅绿色锈蚀,再次检测后出现少量乳白色浑浊。12枚钱币均检测出有氯离子存在,为了尽可能去除器物有害锈蚀,针对其腐蚀部位,剔出新鲜铜体,用丙酮擦洗干净后,使用氧化银与无水乙醇调和成的糊状物进行涂敷,并在涂敷处反复点滴乙醇保持湿润,让氧化银与器物表面未剔除干净的氯化亚铜充分接触反应成膜,阻止氯离子对青铜器侵蚀,达到对器物的保护作用。

为了确保青铜器物上有害锈蚀能够清理完全,可将器物放置于密闭的饱和水蒸气中一昼夜,以器物表面不再有新的浅绿色锈蚀出现为准。如氧化银涂敷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反复出现浅绿色锈斑,可使用2%倍半碳酸钠水溶液,配合超声波清洗机低功率清洗两三次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器物上残留的药品,经试验可达到不再出现浅绿色锈斑的理想效果。部分器物表面会有轻微绿色加深的情况存在,但相较于长期使用5%倍半碳酸钠水溶液浸泡后出现的翠绿色,轻微的颜色加深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三)缓蚀处理

为了阻止青铜器本体内部的进一步腐蚀,减缓腐蚀的进程,消除有害因素,须采取措施对青铜器进行缓蚀处理。苯骈三氮唑是一种很有效的青铜缓蚀剂,苯骈三氮唑可与铜及铜合金形成不溶于水及部分有机溶剂的透明覆盖膜,生成的膜较为牢固,从而阻隔金属与各种腐蚀介质的接触,使器物得到保护。为使器物与药品能够充分接触,可用棉线将钱币依次悬挂在竹签上,浸入浓度为3%的苯骈三氮唑乙醇溶液中进行缓蚀处理,因钱币在溶液中悬空可与药品足够充分发生反应。浸泡结束后,在室温下器物表面会有少量白色结晶出现,尤其是器物表面缝隙处会沿着缝隙纹路留有白色结晶残迹,可用棉签蘸取无水乙醇溶液擦拭去除。

(四)表面封护处理

为了增强青铜器本身对存放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抵御能力,一般采用保护剂对其表面进行封护处理,目的是为了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膜,形成保护屏障,用以阻止可能出现的新的腐蚀。同时,缓蚀处理所用的苯骈三氮唑在室温下容易升华,随时间推移,效力会下降。因此,也需要在缓蚀之后对器物涂刷一层封护膜,使苯骈三氮唑达到更良好的缓蚀效果。封护材料的选择一般要具有可逆性、透明性、惰性及化学稳定性,此次选择使用Paraloid B72进行表面封护,具体方法为先用1% Paraloid B72丙酮溶液涂刷一次,待干燥后再用2% 浓度的溶液涂刷一次,涂刷须均匀防止Paraloid B72丙酮溶液堆积出现眩光现象。

(五)日常维护与存放

保护修复处理结束,存放环境和日常维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更为重要。良好的存放环境可以延缓青铜器的腐蚀进程,而经常性的维护、检查也能够在青铜器腐蚀初期对病变加以干预,将器物的病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结果和讨论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采用了机械除锈和化学清洗交替的方法,针对器物本体差异而选取不同措施。此过程每个环节均在既有的理论方法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细节加以改善。通过修复前后对比,修复前12枚“永通万国”钱面文字多被锈蚀、泥沙等覆盖,文字模糊不清,内、外郭界限不明;修复后钱文清晰,辨识度较高,内、外郭轮廓分明,达到理想的保护处理效果(图2)。

上一篇:清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下一篇:浅谈苗族绉绣双龙头绣片的保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