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岚山区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研

时间:2022-08-21 03:14:24

关于岚山区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研

基本情况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总面积758.6平方公里,41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6.5万亩(约2.43万公顷,编者注,下同)。该区自1996年引进推广冬暧式大棚种植技术以来,逐步形成了以碑廓镇为重点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区域片、以辛兴管区为重点的春秋大小拱棚区域片、以后村镇为重点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区域片和以黄墩镇为重点的标准化蔬菜大棚示范区,有效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发展。目前,全区现有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14,800亩(即986.7公顷),其中冬暖式大棚面积6500亩(即433.3公顷),春秋大拱棚及露天覆膜栽培面积8300亩(即553.3公顷),发展设施栽培蔬菜生产专业村32个、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蔬菜生产专业户4600余个,菜农棚均667m2收入3万元以上,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做法

坚持规划先行,完善设施配套

区政府成立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按照《岚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三年(2009-2011)规划》的要求和“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了资金扶持、土地流转、科技培训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将蔬菜产业发展任务列入当年乡镇绩效考核责任目标,有效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发展。

落实扶持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

区财政局、农林局、茶业办联合制订印发了《岚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连片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20亩(即1.3公顷)(棚体占地面积400m2以上)的村,按每平方米2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当年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单位进行奖励。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兑付蔬菜产业发展奖励基金100余万元。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

制定实施黄瓜、番茄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广大菜农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已建立日照市岚绿蔬菜合作社、食用菌协会等11个合作组织。搞好科教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

棚型改良、棚内保温增温、测土配方施肥、黄瓜嫁接栽培、自动卷帘等蔬菜生产新技术在全区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建棚标准化、品种优良化、施肥配方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生产更是带动了全区蔬菜产量、品质、效益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区共推广改良冬暖式蔬菜大棚3600个,推广大棚卷帘机560台,普及推广了黄瓜嫁接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了全区蔬菜产量和效益快速提升。

突出问题

蔬菜发展不够平衡,规模不够大

各乡镇、各村对发展蔬菜生产重视程度不同,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乡镇蔬菜总面积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土地成为制约瓶颈,发展蔬菜生产尤其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大棚蔬菜,单棚占地667~1334m2,而且前全区农村地块普遍较小,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建1座标准大棚所需资金至少要2万元,单凭群众自筹很难解决,制约了蔬菜生产的规模扩张。

蔬菜中介组织不足,组织化程度不够高

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群众还仅限于供应本地城镇居民消费,零星分散种植,甚至盲目生产,使蔬菜生产难以与大市场接轨,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蔬菜种植结构不尽合理,季节茬口和品种结构雷同,大路菜、传统莱多,精品菜、反季节菜少,结构性、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导致蔬菜市场竞争力弱,蔬菜生产效益波动较大。

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不够高

蔬菜栽培管理尚属经验型,菜农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无公害生产意识较差,对商品化、市场化的认识不足,距离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蔬菜生产效益有待提升。

对策与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要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切实增强区、镇、村发展蔬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现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热情。对已形成的碑廓镇等蔬菜集中生产区,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不断完善提高,培植形成蔬菜亮点:对已初步形成规模的巨峰镇、高兴镇等新的蔬菜基地,要进一步抓好规模扩张,力争形成新的蔬菜发展区。

破解制约瓶颈,改进生产经营方式

探索实行土地租赁、转包、联营、互换等多种办法,引导农户和龙头企业加快土地流转,为蔬菜生产提供土地保障。强化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措施,解决群众的融资、技术等实际困难。完善各类蔬菜批发市场的运作体系,以碑廓镇大司官庄、大朱槽等蔬菜批发市场为支撑,建设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主、集贸市场为辅、产供销紧密衔接的蔬菜集散体系。协助蔬菜生产片区建立蔬菜协会,成立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蔬菜品牌,发展订单农业,着力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拓展科技服务,促进成果转化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专用型蔬菜种子(种苗),加大设施栽培及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科研、生产、推广技术人员的素质,让菜农成为种植能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企业结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使科技推广工作更加形象、直观。

保障质量安全,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

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网络,在全区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监控。根据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主导品种确定监测重点,制定检测规程,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行定点监测,在有关媒体上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推广完善农产品档案登记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着力打造“岚芹”等特色蔬菜品牌,将碑廓、后村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做大做强。

上一篇:北方棚室蔬菜肥害发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周博士考察拾零(十二)日光温室自然通风原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