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讨

时间:2022-06-11 03:37:19

泾川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讨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总体地形为三川四塬五分山,土地总面积1409.3km3,海拔930m~1462m,年均降雨量555mm,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农作物秸秆资源种类繁多,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作为农业大县,泾川县近几年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现象较为严重,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我们于2011年10月22日~11月8日,对泾川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而全面掌握全县农作物秸秆生产利用现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依据。

一、秸秆资源潜力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农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建材、食用菌等工副业生产的资料。泾川县是农业大县,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类型集中,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表1)。

1、从资源总量来看

近年来,泾川县年产秸秆总量基本稳定在23万t左右。2011年全县秸秆资源总量23.34万t,利用量达13.24万t,利用率56.72%,尚有10.1万t未合理利用。

2、从品种结构来看

秸秆资源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占全县秸秆资源总量的75.19%。其中玉米秸秆最多,达11.09万t,占总量的47.51%,小麦秸秆6.46万t,占总量的27.68%;高梁秸秆1.56万t,占总量的6.68%;油料秸秆1.05万t,占总量的4.50%;豆类秸秆1.82万t,占总量的7.80%;其它秸秆1.36万t,占总量的5.83%。

3、从季节特性来看

农作物收获峰段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油菜等收获期从5月下旬至6月底历时40d,玉米、高梁、豆类等收获期从9月初至10月中旬历时50d。夏季主要农作物(小麦、油菜)秸秆收获量7.16万t,占全县总量的30.68%,秋季主要农作物(玉米、高梁、豆类)秸秆收获量16.18万t,占全县总量的69.32%。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近年来,泾川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一手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手抓秸秆焚烧执法,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加快发展秸秆沼气能源利用,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但成效不大,示范试点效果甚微。201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13.24万t,利用率达56.72%,其中能源化占39.73%,饲料化占13.69%,肥料化占3.30%。秸秆利用全县区域差异明显,荔堡秸秆能源化利用率相对较高,党原、玉都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相对较高,窑店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相对较高(表2)。

1、秸秆能源化利用

201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用于农村生活燃料等能源化利用约9.27万t,占秸秆资源总量39.73%,其中农村生活燃料占39.53%,秸秆沼气、气化占012%。各种利用方式中,随着农村沼气的推广和普及,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全县秸秆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利用方式相对落后;秸秆沼气、气化仍在初始试验阶段,技术难题较多。

2、秸秆饲料化利用

秸秆饲料处理技术主要有氨化和青贮。秸秆氨化处理后,粗蛋白由3%~4%提高到8%左右,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10~35百分点,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30%~40%的精饲料。氨化秸秆喂羊、牛等,效果很好。通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将不易溶解的木质素变成较易溶解的羟基木质素,使细胞问的镶嵌物质与细胞壁变得松散,利于纤维素酶和消化液渗透其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品位越差的秸秆,氨化处理的效果越显著。小麦、玉米秸秆氨化处理后,使有机物的消化率分别提高35%、25%。通过青贮,既保存秸秆原有的品质、增加醇香味、增强适口性,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可把夏秋的青绿饲料保存到冬季利用,特别对促进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母畜产奶量效果非常好,已逐步成为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2011年全县饲料化利用秸秆量为3.2万t,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3.69%。秸秆饲料化将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

3、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肥料主要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包括机械化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等。全县秸秆肥料化利用量0.77万t,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3.30%。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优质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成为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主要手段。据实验测定,每667m2还田玉米秸秆500kg,则相当于施用农家肥2500kg,碳铵11.7kg,过磷酸钙6.2kg,硫酸钾4.75kg。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PPm,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秸秆还田后,平均每667m2增产幅度在10%以上。

三、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1、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足。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治理工作的意义和综合利用能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他们才可能始终如一地将这种理解落实到自觉行动中。因此,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2、监督管理和综合利用指导的协调统一还有待加强。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多,需要科研、推广和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采取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以“堵”和“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落实。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秸秆禁烧的监督检查和焚烧期间大气环境监测,并将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和禁烧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馈。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要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推广目前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力度,帮助农民改变耕地方式,加快农机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3、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在实践中农民还发现,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腐烂较慢使土壤的通透性等受到破坏,倒不利于土壤的改良。虽然当前有一种能使秸秆快速腐烂的催腐剂,但农民采纳的不多,原因是用催腐剂腐化秸秆需先将秸秆从地里搬出来后堆积腐

化,费时费力。将秸秆进行气化虽是利用秸秆的好方式,但投资太大,一般村子搞不起来。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4、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焚烧秸秆是农村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现象。根据调查,我县约有30%的秸秆被农民在田问直接焚烧掉。农村露天焚烧秸秆污染大气,乱堆乱弃秸秆污染水体,影响村容镇貌的问题更加突出。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导致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营。同时焚烧秸秆还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生态平衡。此外,由于焚烧秸秆导致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

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大事。应当在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推行综合利用工程,以“三料”(畜牧饲料、种养肥料、能源燃料)为主的多种综合利用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强引导,梯度推进,树立典型,让农民看到效益,感到实惠,进一步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发展机制。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着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发展机制。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建议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围绕秸秆还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对焚烧秸秆、掠夺式经营土地的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或有效利用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或奖励。

3、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撑体系。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开发新型实用技术。同时整合科技资源,依托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现有技术集成,形成经济实用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的技术入手,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4、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要做到“三结合”: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相结合。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是农民,出路在技术,关键在机械,重点是增加投入。必须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发展秸秆经济,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展望

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正从早期的直接或堆沤还田、烧火做饭取暖、加工粗饲料,向着快速腐熟堆肥、气化集中供气、秸秆沼气、优质生物煤、高蛋白饲料和易降解包装材料、有价工业原料及高附加值工艺品等方向发展。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用方式,秸秆能量转化率和利用率会受到限制。因此,应根据各类秸秆的组成特点,因地制宜,把其中几种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的方式,从而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温室茄子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规程Non-pollution... 下一篇:北方棚室蔬菜肥害发生原因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