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对照观察

时间:2022-08-21 02:05:20

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对照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均用药7 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舒利迭;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057-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部分气道阻塞不可逆的支气管哮喘,是此三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与重叠[2]。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舒利迭是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混合剂。我院应用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确诊的COPD患者40例,所有患者同时伴有气促、喘憋、咳嗽、咳痰、肺内闻及干湿音;胸片示肺气肿和(或)支气管肺炎改变,均符合我国2002年8月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病情稳定在1个月以上;②入选前1个月无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史;③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精神疾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7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舒利迭粉(250 μg)吸入剂,2次/d,每次1吸。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4 000 U、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20 ml、注射用水20 ml压缩雾化吸入。每日15 min。两组均用药7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7 d气促、喘憋明显减轻;咳嗽、咳痰及肺内干湿音明显减少。好转:用药7 d气促、喘憋减轻, 咳嗽、咳痰及肺内干湿音较前减少;无效:用药7 d后气促、喘憋等情况无改善。

1.4 肺功能测定

通过肺功能测定仪检测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的FEV1及FEV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

表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中有1例出现口干与咽喉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后导致呼吸衰竭,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4]。而上呼吸道感染为引起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痰液增多、黏稠和患者咳痰不畅,造成气道狭窄,严重者甚至可致突然窒息死亡。治疗的关键环节是抗感染治疗、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恶化。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COPD 的全球防治创议(GOLD),指出在COPD 缓解期首选吸入治疗,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在控制COPD 症状方面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5]。

舒利迭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是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混合制剂,具有以下特点:①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优势,脂溶性高,易穿透细胞膜,对糖皮质激素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局部应用后在肺组织浓度高,停留时间长;局部抗感染活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小。②沙美特罗具有高度脂溶性,极易穿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进入细胞内到达受体部位并选择性的与β2受体结合,持续解除平滑肌功能障碍以减轻支气管痉挛,使其长时间保持舒张,抑制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脱颗粒及炎性介质的释放,而且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还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以减轻气道的肿胀,促进支气管黏液分泌和增加纤毛运动,减少过敏原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两者在炎症和支气管痉挛方面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具有强效的抗感染和持续12 h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且无全身性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可同时针对COPD的气道阻塞和炎症反应[6]。本研究结果可见,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强玉,王伟,王晓红,等.超短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1(1):54.

[2]周斌.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29-3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何咏,虞玉存.杏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41-42.

[5]王映伙,蔡绍曦,陈向前.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合并肺性脑病时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84-2189.

[6]何桦,郑劲平.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COPD中的联合应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3):194-196.

(收稿日期:2009-06-30)

上一篇:塞克硝唑联合百令胶囊对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研... 下一篇:可必特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