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1 01:22:48

论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的阶段,也是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完善发展模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深化其在各个政务领域的应用,实现代码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对推动社会经济有效、公平、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应用

一、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开展较晚,从198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至今为止,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9-1995年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发起建立阶段。在国务院了(1989)75号文件以后,经过多个部委联手共建,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代码管理部门正式成立,奠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基础,开始颁发代码证书,使用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工作在我国初步运行起来。二是1996-2001年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发展阶段。在全国联网基础上,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入手,统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使代码管理制度统一化、标准化。三是2002年至今的统一规划阶段。期间,建立国家法人库,列入国家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诚信体系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组织机构基本信息共享平台”,颁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将代码应用于银行、法院等多个部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进入全面有序化的发展轨道,并与国家其他的重要信息化工程协调发展。

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含义及特性

组织机构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具体包括机关、社团、工会、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宗教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等。是由国家授权的权威管理机构对依法注册或登记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团及其他社会组织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是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编制,对每个依法设立的组织机构植入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统一代码标识,相当于单位的“身份证”号码。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是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设立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管理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必然选择,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支撑。组织机构代码具有基础性、惟一性、普遍适用性和信息互通性等四个特征:

(一)在国民经济数据信息中具有基础性的特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代码系统建设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操作工作模式,实现了以天为单位动态汇总全国所用组织结构的成立和变化情况。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已建成了一个涵盖所有组织机构的全国性的数据库。代码指向单位在代码数据库中包括30余项(单位名称、地址、代码号、经营范围、法人代表、注册资金、成立时间等)基本信息,它已成为法人库基础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计算机网络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基础,国家代码管理中心已构筑起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平台,并实现了对全国组织机构的代码号及其关联信息的检索、查询、统计等功能。充分利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这一技术手段,可以使政府动态地获得行业和市场变化的信息,为政府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比对、统计等服务,加强宏观调控,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社会经济有效管理中具有惟一性的特征。惟一性,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无论发生什么变更,组织机构代码始终不变。向组织机构颁发代码之前,需要严格审查其法定批准证照、负责人身份证明等原始证件,以确认机构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一经核发,无论该机构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工作地址等信息如何变更,也不论其如何重组、改制、兼并,其代码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只要对单位赋予了代码,就等于为其安装了“指纹系统”。利用其惟一性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机构身份确认的需要,防止欺诈和冒名,可以在有关经济社会活动中更好地确认单位的真实身份。还可以实现组织机构的可追溯性及其历史记录的连贯性,这对相关部门追溯机构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最权威的依据和极大的便利。

(三)在社会活动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征。我国在国家层面专门制定了国家标准,并先后出台国务院文件、部门规章、部门联合发文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地方性规章,对代码的概念、功能及其管理和应用等进行统一规定,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认知,推行这一制度。机构代码已在税务、银行、交通等多个领域和部门广泛应用。代码数据库已成为社会保障、企业诚信、证书授权中心(CA)认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的信息资源。

三、推进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应用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将实现互联互通,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共享平台也将予以开放,让人们充分享受政务公开的便利和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的轻松,而加强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将有效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一)统一规范标准采集,有效提高基础数据支撑作用。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务部门在行政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资源以及由政务部门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而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就属于这类政府信息资源。要保证这些信息资源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为商务活动和社会信息咨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数据采集工作,无疑需要科学、精准的管理方式。采集中明确代码信息的内容、标准和流程,力求真实、准确、及时,在既确保采集基本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又要在建立合理索引方式,提高查询的速度基础上,还应准确录入,并且有效避免数据中出现信息重复、身份模糊、缺项漏项等问题,实现对代码各种基本信息的统一规范采集。

(二)大力加强实名制建设,努力构建社会服务诚信体系。信用缺失问题在我国存在,在国外也同样存在,国外解决这一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在确认交易主体的真实身份后,对其进行实名制标识,如法国的企业名录库、美国的企业税号等。然后以标识为索引建立信用数据库,再以这一数据库为平台,建立起一整套社会服务诚信体系。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代码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组织机构代码在银行、税务、统计、车辆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诸多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印证了代码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实名制作用。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以代码实名制管理为基础的诚信体系还远未形成,因此要想加强社会精细化管理能力,构建设社会服务诚信体系,就必须在我国各社会管理领域建立实名制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行对公民身份证号码、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等通用标准编码的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的机制和措施,对管理和服务主体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防止出现隐私泄露的问题。同时,在合法条件下,向其他信用主体或是向社会公开其中的一些信息,建立权威的信息咨询系统,在社会诚信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应用不断深入,代码信息在国家行政管理和维护经济秩序,实施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制度只有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挖掘新的代码信息应用的潜力,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工程(第2版) 顾迎建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信办推广应用组 董宝青副司长

上一篇:工程招标中对工程量清单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