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2022-08-21 01:05:51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 草原文化是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必须紧紧围绕草原文化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开发,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和强大的吸引力。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26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47- 02

1 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优势

1.1 旅游发展政策环境优良,旅游政策体系相对完善

为了促进内蒙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内蒙古制定出一系列的旅游政策。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3年,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在接下来的5年里,自治区政府相继审定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决定》等重要指导文件,确立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

上述各项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地位,推动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1.2 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地域特色显著

首先,内蒙古历史悠久:唐为突厥地;宋朝的时候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来均改省;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在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其次,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每年7月中下旬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内蒙古草原地域特色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视野的开阔性

草原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植物,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蒙古包点点,河曲弯弯,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游人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向往。

1.2.2 夏季气候的舒适性

在夏季,我国南方烈日炎炎,而内蒙古草原的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20℃,而且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多是温和舒适的天气,晴空万里,具备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1.2.3 生物的多样性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植物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

1.3 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开发潜力巨大

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尤其在夏季以其凉爽的气候、绿草如茵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人。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草原文化,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均有其自己的特色。

2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产品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吸引力较低

内蒙古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和蒙古族独特的风俗民情是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但内蒙古的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底蕴浅薄,层次单一。其旅游项目大多数为草原景观游览、骑射、住蒙古包、食蒙餐和欣赏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层次主要停留在观光上。很多区域内景观景点的建设高度相似,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小,这就使得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下降,发展速度缓慢。

2.2 旅游景区规模小且分散,景区间恶性竞争激烈

内蒙古的草原旅游区多而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知名度难以提高。而且由于小规模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成本低,使得不断有新的草原景区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加之景点雷同现象严重,差异化不明显,造成景区之间恶性竞争,产生不良影响。

2.3 管理混乱,开发管理水平偏低,顾客满意度差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普遍存在现代管理专业知识缺乏,服务质量差,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者素质偏低,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不显著等现象,而且政策法规有所滞后,顾客满意度差。

2.4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资源旅游价值衰退

草原旅游是对草原资源消耗利用的一种有效替代方式,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同样也会给资源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据实地调查,内蒙古各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垃圾公害,出现地表水污染、视觉污染等现象,更为普遍的是防止游客直接践踏土壤或草地的措施几乎没有,土壤、沙化、流失现象严重,被践踏草地即使没有沙化,也造成了物种数量下降,1至2年生草本、广布种明显增加的后果。

3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3.1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确保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内蒙古各级政府应该从人才、资金、综合环境经营、投资环境优化、产业政策完善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以政府的力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3.2 挖掘草原文化内涵,建设草原文化旅游特色景区、线路

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与文化品牌,它是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以及多重民族性和特定地域性,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3 围绕民族特色文化,开发草原文化旅游购物精品

根据城镇各自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加强对特色草原历史文化遗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独有旅游吸引物。重点打好“民族文化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旅游特色精品,尽快树立几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3.4 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是旅游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内蒙古地区缺乏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现状,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的大专院校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建设多种形式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服务水平。

4 小 结

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发展有助于草原文化的传播,还有助于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提高内蒙古的知名度。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还存在旅游产品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吸引力较低,旅游景区规模小且分散,景区间恶性竞争激烈,管理混乱,开发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因此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陈田.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19(2).

[2]卫智军,杨静,韩国栋.草原旅游对草地影响与管理[J].内蒙古草业,1999(3).

[3]张自学.二十世纪末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4]孟驰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5]周鸿.人类文化学生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胡志毅,张兆千.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2).

[7]张新时.内蒙古草原陷入发展困境[J].瞭望,2005(23).

上一篇:校园一卡通的高校财务管理功能浅析 下一篇:浅谈万兆网络在企业中的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