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21 01:03:0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理因素,从而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干预的措施。方法:对黔东南州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发现到目前仍存活且能随访的590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分别探讨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以及不同感染来源群体的心理因素,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男性艾滋患者与女性艾滋患者心理因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艾滋患者抑郁焦虑、自卑羞耻、孤独无助心理因素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感染来源艾滋患者自卑羞耻、孤独无助心理因素相比存在差异(P0.05)。讨论:男性、女性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并无差异;儿童艾滋患者更易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青壮年、老年艾滋患者更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羞耻的心理;经性传播感染、采血浆感染艾滋患者更易产生自卑羞耻的心理;经母婴传播、吸毒感染艾滋患者易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故对艾滋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感染方式的确切了解,有助于判断辨别艾滋患者现有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艾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干预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 心理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41-02

由于目前对艾滋病(AIDS)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病死率高;且其患病很多与不正当的行为(如性问题和使用)有关,使其在社会上有污名,因此,AIDS的蔓延已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还产生巨大的心理社会影响。当艾滋病患者得知自己血液检查结果HIV感染阳性时,会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羞耻、愤怒报复、孤独无助、恐惧绝望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社会带来影响,因此探讨艾滋患者的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黔东南州1993-2012年期间发现到目前仍存活且能随访到的590例艾滋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在接受调查的590例艾滋病患者中,其中男395例,女195例。年龄4~85.1岁,平均年龄35.2岁。其中儿少年(18岁)10例(1.69%),青壮年(18~59岁)527例(89.32%),老年(≥60岁)53例(8.98%)。经母婴传播例5例,经性传播感染492例,经吸毒感染74例,经单采血浆感染9例,其他途径感染3例,不详传播感染7例。

1.2方法:对辖区内1993-2012年期间发现到目前仍存活且能随访到的590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下发县级疾控艾防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对其辖区感染者的心理因素进行回顾性或现场随访调查,并逐项登记统计。

1.3心理因素分类:①抑郁焦虑、②自卑羞耻、③愤怒报复、④孤独无助、⑤恐惧绝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不同性别艾滋患者心理因素分析:男性艾滋患者与女性艾滋患者心理因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

由上述调查结果得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受其年龄、感染方式的影响,故要想确切掌握艾滋患者的心理,不仅需要我们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方式这3种基本情况,甚至对患者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要详细了解,同时还应熟悉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黎欢. 医疗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心理测量学评定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何东屹.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2,v.2220:4531-4532.

[3]胡新亚,陈菊娣.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人文关怀[J]. 中国病案,2012,v.1311:76-77.

[4]袁小波. 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外医疗,2012,v.3134:124-125.

[5]黄翠英,杜丽群. 艾滋病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 中国保健营养,2013,v.2306:1475.

上一篇: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 下一篇:浅谈腹腔镜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