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1 01:03:01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0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05

近年来,有关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及药物层出不穷,虽然其中不乏被可靠证据证实有效,但类新药往往价格昂贵,且如果长期服用,还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较难接受,祖国医学认,高血压病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扰清窍所致。中心采用中医古方“天麻钩藤饮”来滋养肝肾,平抑肝阳,并根据具体症状不同,加以化裁使用,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近年来,有关西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及药物层出不穷,虽然其中不乏被可靠证据证实有效,但类新药往往价格昂贵,且如果长期服用,还会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较难接受,祖国医学认,高血压病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扰清窍所致。中心采用中医古方“天麻钩藤饮”来滋养肝肾,平抑肝阳,并根据具体症状不同,加以化裁使用,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2010年5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40~80岁,平均65岁。其中1级高血压65例,2级高血压105例,3级高血压30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耳鸣、腰痛、烦躁不安、失眠心悸等症状。潭鹊耐吩巍⑼吠础⒍⒀础⒎吃瓴话病⑹咝募碌戎⒆础

治疗方法:200例患者均采用“天麻钩藤饮”为基本方加减,服药期间均不用其他药物。药用:天麻12g,钩藤15g,夜交藤15g,石决明30g,桑寄生15g,朱茯神12g,黄芩15g,牛膝15g,杜仲12g,栀子12g,益母草12g,地龙10g。上述药物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5天,待收缩压稳定在140mmHg以内后,巩固服用10天。随证加减:腰膝酸软甚者可加用枸杞、女贞;头痛甚至加川芎、;心悸失眠甚者加枣仁、柏子仁、磁石;眩晕甚或伴手足麻木者,可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过盛可加龙胆草、丹皮。

治疗方法:200例患者均采用“天麻钩藤饮”为基本方加减,服药期间均不用其他药物。药用:天麻12g,钩藤15g,夜交藤15g,石决明30g,桑寄生15g,朱茯神12g,黄芩15g,牛膝15g,杜仲12g,栀子12g,益母草12g,地龙10g。上述药物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5天,待收缩压稳定在140mmHg以内后,巩固服用10天。随证加减:腰膝酸软甚者可加用枸杞、女贞;头痛甚至加川芎、;心悸失眠甚者加枣仁、柏子仁、磁石;眩晕甚或伴手足麻木者,可加龙骨、牡蛎、珍珠母;肝火过盛可加龙胆草、丹皮。

疗效判断标准:服药7天观察。①显效: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测血压较服药前平均降低20~30mmHg(指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降低);②有效:头晕、头痛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但情绪激动时有头晕、头痛,血压上升幅度不超过150/95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服药7天观察。①显效: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测血压较服药前平均降低20~30mmHg(指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降低);②有效:头晕、头痛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但情绪激动时有头晕、头痛,血压上升幅度不超过150/95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

结 果

结 果

治疗结果:显效122例(61%);有效65例(32%);无效13例(6%)。总有效率93%。

治疗结果:显效122例(61%);有效65例(32%);无效13例(6%)。总有效率93%。

例1:患者,男,65岁,2010年3月13日就诊。自述头晕、头痛5年多,每因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加剧,常伴有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厚味,常自服复方降压胶囊、尼群地平等西药降压,症状时有好转,但常复发。10天因熬夜引起头痛、头晕、烦躁失眠、腰膝酸软,BP 170/105mmHg。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服用降压药症状有所减轻,但疗效不稳定。症见:面色潮红,舌质紫红,苔薄黄、脉弦。遂用中药治疗,方用天麻钩藤饮,日2剂,服药7天后,头晕、头痛基本消失,其余症状减轻,BP 130/90mmHg。继服10剂诸症基本消除,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例1:患者,男,65岁,2010年3月13日就诊。自述头晕、头痛5年多,每因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加剧,常伴有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厚味,常自服复方降压胶囊、尼群地平等西药降压,症状时有好转,但常复发。10天因熬夜引起头痛、头晕、烦躁失眠、腰膝酸软,BP 170/105mmHg。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2级,服用降压药症状有所减轻,但疗效不稳定。症见:面色潮红,舌质紫红,苔薄黄、脉弦。遂用中药治疗,方用天麻钩藤饮,日2剂,服药7天后,头晕、头痛基本消失,其余症状减轻,BP 130/90mmHg。继服10剂诸症基本消除,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讨 论

讨 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由于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阳暗耗,风阳升动及血脉瘀滞所致。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故发为头痛头晕、耳鸣目眩,面色潮红;肝肾阴虚,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虚火上扰心神,故见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故治疗应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佐以活血通脉。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潜阳息风之功;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地龙、益母草活血通脉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滕、朱茯神安神定志。诸药配合,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活血通脉,安神定志之功。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由于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阳暗耗,风阳升动及血脉瘀滞所致。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故发为头痛头晕、耳鸣目眩,面色潮红;肝肾阴虚,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虚火上扰心神,故见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故治疗应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佐以活血通脉。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潜阳息风之功;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地龙、益母草活血通脉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滕、朱茯神安神定志。诸药配合,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活血通脉,安神定志之功。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55例 下一篇: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