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要“务实”

时间:2022-08-21 12:59:13

小学科学教学要“务实”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学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有效知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做到人人会开展探究和亲身体验,学会假设、取证;情绪亢奋,活而不乱;能以探究发现为宗旨开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实验有计划,观察到位,并学会表达和倾听,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关键词: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现象:学生动手机会多了,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课标中所指出的"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成效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有效性又如何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一、学生学情分析要落在“实”处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考虑科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意味着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

2.要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科学学习活动,探究科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科学现象或科学问题,也能在获得科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落在“实”处

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同时又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教学要有效就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真正有效的教学目标则必须经过教师自身的理性思考,得以内化的目标。可以这样说,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定位目标时务必关注目标的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选择要落在“实”处

1.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实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1)材料要多样。(2)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3)材料选择要具代表性。

2.实验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学实验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学手段运用要落在“实”处

1.多媒体课件制作设计要实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指出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这样不但节省了教师的许多讲解时间,而且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许多教师认为课件做得越华丽越漂亮就是一个好课件,实际上这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降低了一节课的效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它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巧妙的构思和设计。

2.小组合作要体现实效,避免形同虚设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总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求真务实,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基。

上一篇:语文课堂需要静静地“动”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