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RFID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21 11:57:57

图书馆RFID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国内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较常使用磁条+条形码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图书馆的一些能够方便读者、提高工作效率的项目,比如自助借还、自动清点、图书定位等问题,还是难以得到良好的解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诸多问题。本文参考了大量关于RFID技术的科技文献和技术资料,简要介绍国内外相关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在了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RFID的技术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关键词:RFID 图书馆;发展现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国内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较常使用磁条+条形码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图书馆的一些能够方便读者、提高工作效率的项目,比如自助借还、自动清点、图书定位等问题,还是难以得到良好的解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基于RFID和相关技术,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供很多传统图书馆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自助借还、快速馆藏清点、图书快速定位、指导顺架、24小时自助还书、图书自动分拣等。本文通过研究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案例,探索RFID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为相似图书馆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国内外图书馆RFID发展情况

1.RFID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开创了国内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先河。项目从2005年开始筹备,并于2006年正式开始运行,2月开始面向读者开始服务。此套系统中的RFID综合书库以及智能管藏系统也相继开放运行。深圳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建成了仅次于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RFID系统。深圳图书馆使RFID系统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使用了RFID后,深圳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流通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读者到馆和图书流通率成倍增加。RFID系统得到了国内诸多图书馆的认可,有力的证明了新技术对图书馆业务的巨大作用,开启了图书馆技术应用的新天地。

国内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完成了RFID的技术改造。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图书馆已经在使用有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随着RFID系统在多个图书馆的成功应用,RFID技术越来越被图书馆行业所关注,被资深行业人士称为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手段。

2.RFID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有了十多年历史。目前有数千所公共和高校图书馆在使用RFID技术,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改进,使得新应用得到快速推广。使用RFID的图书馆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加。

新加坡是较早采用RFID技术且广泛应用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着卓识的眼界,在1998年就开始测试RFID技术,尝试在图书馆的流通和分拣环节进行应用。世界上首个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化图书管理系统在2002年正式。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可,借阅次数却从每年的1000万人次大幅提升至3100万人次。一向以科技著称日本,无论是高校还是相关企业,都在不断推进RFID的研究,使得日本的RFID应用技术处在国际领先地位。日本国内的一流高校,早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使用RFID系统,积累大量的一首经验,拥有完善管理系统。

二、图书馆RFID关键技术研究

1.RFID的技术特点

RFID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RFID技术通过对实体对象(包括图书、零售商品、物流单元、车辆、货运包装、生产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标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零售和交通等各个行业。众多行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开始将RFID技术应用到自己擅长的传统行业。RFID的优势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快速扫描

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识别读取多个标签

(2)体积小形状多样

超高频RFID标签可以向小型化、多样化发展,能够依据产品外形进行定制。

(3)抗污染能力强

RFID是将数据存储在芯片内部这一点和传统的,一维条码标签将信息直接显示在表面完全不同。所以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加装不同的保护层,能够抵御外界污染。

(4)可重复使用

普通的条形码印刷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可以重复修改、增加和删除,存储在芯片里的数据能够方便地更新。

(5)好的穿透性

读取条形码,必须在无光线阻挡的情况下进行,而RFID则能在被不透明的塑料、木材、纸张覆盖的情况下,依旧正常读取。

(6)安全性

无论是一维还是二维条码,都有很有限的存储数据能力。RFID的容量能够达到数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RFID能存储的数据信息会越来越大,以满足更广泛的业务需求。

2.RFID系统构成

RFID系统因为应用不同,其组成也会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组成。

(1)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也成为智能标签,它是由存储信息的芯片和负责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天线组成。小巧的标签粘贴在物体上就能用来标识目标对象,每个电子标签的芯片里存储和该物体的少量信息,和唯一的标识码。

(2)读写器

读写器也成为读卡器、阅读器等,能够和电子标签实现双向通信。读写器拥有和RFID标签相同的工作频率,更高的功率就能有更远的有效距离。读写器根据使用用户需求不同,能够实现只读或者读写。读写器是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控制和处理终端。读写器通常由设备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在RFID标签存储数据时,读写器向标签发出写入指令,将数据写入标签芯片。自动识别时,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出读取指令,电子标签能够在读写器范围内想读写器应答,并提交自己的身份信息。

(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用户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比如图书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用户的业务系统实际上是通过应用系统的终端工作计算机实现的。终端机依据应用系统的操作指令控制读写器进行工作,处理RFID系统所获取信息数据。

3.RFID与条码+磁条的技术对比

一维条码+磁条在图书馆系统已经存在多年。磁条技术主要用于图书防盗。条形码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很受图书馆欢迎。但是由于条形码存储的信息量恨少,而且内容单一,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限制。条码基于光学识别,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扫描器和条码之间必须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在实际应用中为读者和馆员都带来了不便。

基于条码和磁条的局限性,RFID技术被引入到图书馆系统中。RFID技术相对于条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能够加快流通的处理速度。传统的条形码技术,需要条码阅读器在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范围内才能识别,而且每次只能识别一个条码。RFID技术应用的是非接触的方式采集信息,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都可以进行读写。RFID阅读器能够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这样读者在借阅多本图书的时候就能够一次完成。

(2)快速自助借还。由于简便了工作步骤,使得借还图书变得异常简单。读者可以在各个楼层和书库进行自助借还,同时图书馆还能够开放24小时自助还书窗口,方便读者及时归还,避免造成超期造成的损失。

(3)灵活排架快速定位。为了能够定位图书,传统排架方式,通常采用中图法索书号的形式进行排架。读者为了找书,通常还要对索书号进行简单的学习,对于高校读者而言,困难不大。如果是社会图书馆,面向众多不同类型的读者,就会给找书带来一定的困难。RFID系统可以依据层架标,实现图书定位,即使第一次进图书馆,也能方便地找到图书。

(4)可靠性更高的防盗措施。不同于磁条防盗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依靠安装在安全门中的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连接图书管理系统来检查图书借阅状态,然后再确定图书是否已完成借阅手续,能否离开此区域。如果条码被读者恶意更换,有可能会造成图书丢失,但RFID标签存储了图书信息,不易更换,安全性得到保障。

三、结语

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和借还图书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采用的条码以及磁条技术在流通和监管环节中,数据不能联动等问题引起的。RFID成为管理系统的新鲜血液,完美融合后,就能够克服条码和磁条的种种不便,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更多新功能。这样就会提高图书馆接待读者的服务能力,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增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随着RFID在校园一卡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依靠RFID技术,可以解决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中的典藏、外借、归还、防盗等环节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亮,郎筠.基于RFID图书馆智能书架设计实例[J].现代情报,2013(11):142-146.

[2]童梅莉.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模式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12):95-97.

[3]王苑,王岚.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和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2):98-100.

[4]吕珂.论智能图书馆的构建与实现[J].兰台世界,2014(2):107-108.

上一篇:不同城市发展政策下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 下一篇:博物馆三大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