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1 11:14:57

试论“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摘 要:“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师的“教”为“少教”“精教”,学生的“学”为“自学”“有效率地学”。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诱导作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策略

语文教师应当摒弃“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优质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有目的地教,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有效率地学,双方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趣情境导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积极发挥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直观性教学优势,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引趣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一堂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引趣情境创设,配合一首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进行烘托气氛,成功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顺势进行引导教学。

诱导过程:

教师:同学们!凤凰传奇的歌曲大家耳熟能详,既然凤凰传奇将这首歌曲命名为《荷塘月色》,那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必然有吸引他们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歌词和课文,寻找两者的共性。(利用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寻找共性,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指名一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1:歌曲和原文都给我一种宁静舒适之感,歌曲悠扬的曲调与原文的唯美意境完全吻合,静静的美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教师:景在不言中!美在不言中!不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想法吗?(教师继续进行诱导教学)

……

反思与总结:

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多维化教学优势,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少言引导,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给自主思考的平台,发散学生的思维

“少教多学”的宗旨:教师利用最精炼的语言诱导学生,从而收获最大的学习成效。不是捆绑学生的思想,而是解放学生的思想。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将课堂的话语权、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绪在语文广阔的天地自由飞扬。

例如,在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富有中国风的图片进行情境导入,再配合一首古典音乐对意境进行烘托,将学生引入凄凉的意境之中,因势利导进行诱导教学。

诱导过程:

教师:同学们!词人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即将踏上羁旅生活。词人的心情此刻百感交集,假如你穿越到当时的码头,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发挥你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吧!(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将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1:秋蝉在进行着最后的抵抗,那低沉的叫声是那么令人揪心。我穿越到词人的身旁,却只看到他的背影,雨后的天气更加的刺骨,词人远眺江面,与天水融为一体,静得令人不安。

教师:未知的惶恐!感悟得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学生热情被点燃,争先恐后进行抢答)

学生2:我穿越到词人的身旁,江面的浓雾让我看不清词人的脸,傍晚的码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静,一声叹息打破了沉寂,江面雾寒,人心更寒。词人忍不住眼泪成线――“滴答”。

教师:无声的哭泣!动与静相结合,凄凉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学生还有补充的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3:……

反思与总结: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利用语言艺术巧妙诱导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了学生一次穿越之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课堂情景剧将感悟升华

语文教材中有辞藻华丽的散文,情感深厚的古诗,发人深省的故事等等,作者将深厚的人文底蕴“掩藏”在字里行间,像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用敏锐的视角发掘现实素材,用“文字”胶卷进行记录,将一个时代的缩影呈现在读者眼前。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情景剧表演,为学生搭建一架通往作者精神世界的桥梁,将学生的感悟升华。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教师将课堂变成“剧场”,组织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剧演出,让学生自主编写剧本,组织对话,将课堂让给学生。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与剧中人物进行结合,深度揣摩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等,学生用拙劣的演技探讨人伦,课堂讽刺意味强烈,他们赢得了满堂喝彩,演绎中学生将自身的感悟升华,这也达到了教学的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少教多W”的教学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精教”将课堂让出来,诱导学生“自学”“有效率地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程梅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和创新[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5).

[2]陈静.语境教学法在高中现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

上一篇:银行风控大考 下一篇:实体向好呼唤信贷“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