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8-21 08:43:25

浅淡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 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有诗为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一句诗精辟地道破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古往今来的事实充分证明:阅读不仅是学生作文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梯,更是写作者升堂入室必备的金钥匙。

关键词:课堂;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堂中,我则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父母的心》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放任学生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阿里山记行》一文时,我先讲了台湾有名的小火车,再描述了日月潭的优美景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程路线,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等。这样,学生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游记的写作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例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文章中的疯女人是谁?看门老头明白了什么?为什么泥土是甜的,泥土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了问题,理解了文中泥土更深远的含义,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习《阿里山记行》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调动脑、眼、口、耳等,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如在指导朗读“姊妹潭”这一段时,让学生读出了潭的宁静和优美,再让学生翻到书的彩图,让学生看阿里山风光,接着播放歌曲《高山青》,学生在歌声的作用下学习渐入佳境。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阿里山真美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阿里山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阿里山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

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枣核》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思乡)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思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我相信,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这样的好习惯会使他们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魏志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J].才智,2009(01).

作者简介:耿雪,女,198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陕西省兴平市田阜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利用旋转变换思想归类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一篇:采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