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奇怪吗?”

时间:2022-08-21 08:19:13

2002年,在印度商会成立大会上,印度政府的一位部长发言后,接下来是一位编辑发言,他一开口就声明不同意部长的观点,并加以批驳。这样的事情见了几次之后,袁南生先生就向朋友请教,印度朋友异口同声地说:“这有什么奇怪吗?难道可以把你认为是红的东西说成白的吗”?

发人深省的是,我们觉得奇怪,而印度人却认为不值得奇怪,说明两国的文化环境是多么不同。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仍受种姓制度影响、社会发展比较滞后的国家,但知识分子却有如此风骨!

如果在中国,这么一位编辑一定会说,刚才部长作了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很好领会之类。如果有哪个中国人像那位印度编辑那样处事,结果会如何?恐怕不会太好。

我们生活在另一种文化气氛中。这种文化气氛本来就很浓厚,还不断有人在那里强化它。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宣传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最近走红的是北师大的于丹女士,路边小摊上都在卖她关于《论语》的书。我没有买,因为我历来不喜欢吃别人嚼烂了的馒头。一次,在网上浏览时发现了这本书的摘要,于是看了几眼。关于为人处事,她介绍孔子的教导说,有三种人在自己面前走过的时候必须站起来,自己从这三种人面前走过时必须低着头快步走过。这三种人中,第一是做官的人,第二是穿丧服的人,第三是盲人。读至此,我心中立刻不自在起来。后面两种人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头一种,如果换成老年人,就合适了。现在各地各单位领导干部实行年轻化,如果一个年近花甲的老职工,见了三十来岁的局长也必须毕恭毕敬地站起来,也必须像老鼠一样在他面前走过吗?如果这样,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滑稽?

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如何与他人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相互理解、尊重和宽容。不是只对领导尊重,对普通人不尊重。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的弱点。中国是一个讲究上下尊卑的社会,自有一套独立的规矩。对于社会个体来说,这些规矩都十分重要,谁不下功夫学习,谁就是“没有规矩”,谁就会碰壁。

我们面前显然有两种做人的原则,一种是保持个人的独立人格,敢于坚持真理,也敢于修正错误。一种是看上级的脸色行事,以上级的是非为是非。如果面前是一个清正廉洁,能力强,又“勤于王事”的领导,当然应该表示尊敬和钦佩。你尊敬他不是因为他是个官,而是因为他是个好官。这种尊敬不是三岁的孩子对父母撒娇式的,而应该大大方方,不卑不亢,真诚而又平等。如果这个领导说的不对,就应该勇于“分庭抗礼”;如果他腐化堕落,就不应该尊重他。那种见了官就要低三下四,他在你面前走过就得站起来,你在他面前走过就必须低头快步走过,这不是现代文化,更不是先进文化,不值得提倡和推广。(摘自《新华网》)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新手冲刺攻略 下一篇:收入分配改革依然官样文章?